红星社:笑声回荡湘春路,茶馆里的相声复兴
更新时间:2025-09-01 20:22 浏览量:2
藏于湘春路老街边的「红星社」,凭着一句句抖响的包袱、一段段精妙的对口,成为长沙一处别具韵味的文化栖息地。
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在这个说相声的茶馆里悄然相遇,笑声回荡间,迸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01
画意江南:
一方茶馆里的笑声天地
「红星社」在湘春路284号,烟火气十足的街巷里,木门上棕红色的牌匾格外怀旧。演出设在「画意江南」茶馆三楼,小小门头,古色古香,仿佛时光驻足。
星期天下午三点的演出场次,票早早卖光。临演出前,观众陆续进场,在一楼有序排队换票,古早风门票,很有年代感。演出有工作人员贴心引路,还能现场选购小食入座。
好戏开场,台下观众热烈欢呼。八仙桌挨得紧密,盖碗茶飘香,一大群人坐着嗑瓜子听相声的景象,恍惚间让人穿越到上个世纪的茶馆。“天上的神仙也讲方言”“师父常常夸,小小年纪就一把年纪了”……通俗易懂,有趣有料的相声一个接着一个,坚持传统相声,也保持娱乐精神,「红星社」的相声,让大人小孩都能乐在其中。
演出最后的集体节目中,所有演员齐上场,各展绝活,将氛围推向高潮。
02
五代传承:
一颗守艺的赤子之心
时光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相声前辈艺术家王本林老先生在西安创立了「红星相声社」,当时的演出场所就在茶馆,与今天的情景如出一辙。
50年代中期,随着一大批相声艺人被选调进入专业团体,相声社随之自然解体。时隔65年后,2015年8月,王本林老先生之子,著名相声、快板、太平歌词表演艺术家王双福先生在北京恢复成立了「红星相声社」。
2016年春天,王双福先生的弟子,湖南著名相声、快板演员芦克宁先生创建“红星相声社湖南分社”,后经其师父同意,正式定名为「红星曲艺传承社」,对外简称「红星社」。
「红星社」开创了湖南“茶馆传统相声大会”的先河,是湖南最早将“传统相声”引进“茶馆”的专业“小剧场”,也是湖南唯一有着五代“师门传承”的相声团队。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师门传承”、坚持“相声信仰”。芦克宁先生说,他们不求流量,不蹭流量,只希望为观众好好“说相声”,“说好”相声,说“好相声”。
03
青春力量:
80、90后的相声信仰
登台表演的,大都是80后、90后,甚至00后青年演员,除了芦克宁先生外,全都是下班兼职演出的爱好者。他们中间,有大学教师、媒体主持人,也有国企职员和在读研究生。
这些年轻人,师承专业相声演员,接受了正统、正规的相声训练,在本职工作之余,坚持相声创作与表演,积极参与文化惠民演出,在自己热爱的传统艺术领域发光发热。
近两年来,除在外宣营销、现场服务提质升级外,「红星社」还在演员队伍建设、演出节目更新、现场氛围营造方面做了很大提升,由过去单一讲究“传统相声”本真,逐步转变为“适应时代文化、融入时代元素”,以适应各阶层、各年龄段、各地观众的欣赏需求。
今年6月以来,「红星社」常规演出由过去的一周一场,逐步增加为一周三场、五场,暑假高峰期更是增加到九场,依旧场场爆满。
走出画意江南茶馆,「红星社」的快板声、欢笑声、欢呼声仍在耳边回荡,如同时光深处传来的文化回响。正如芦克宁先生所说,正统的相声是合家欢的。
没有庸俗的段子,没有不好的引导,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一起感受传统相声的魅力,不失为一种美好的体验。
在快节奏的时代,这群相声演员正用创新守住传统,让相声变得好听、好看、好玩儿,在城市一隅,构建出一个能够安放笑声和精神的文化空间。
演出场次:每周三至七场
演出价格:108元/128元/148元
演出地址:长沙市开福区湘春路284号(红星曲艺传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