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葬礼,两种人生,同为相声先辈的杨少华和常宝华,差距太明显
更新时间:2025-07-22 23:38 浏览量:1
杨少华和常宝华,两位相声界的泰斗,各自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他们同为相声艺术的传承者,却因出身、际遇和晚年生活的不同,留下了截然不同的身后记忆。
2025年7月杨少华去世,豪车列队的葬礼引发热议;2018年常宝华离世,低调肃穆的告别令人动容。
两场葬礼,折射出两人人生的天壤之别,也让人不禁思考,相声这门艺术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
杨少华1931年6月17日生于北京,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几个孩子靠捡废纸、煤核维生。12岁,他进入西单商场旁的鞋厂当学徒,双手敲废钉敲到红肿,只为换取微薄工钱。鞋厂隔壁的启明茶社,成了他童年的慰藉,他常偷听相声,沉迷于台上艺人的幽默。
16岁,他拜郭荣启为师,但因家贫无法举办拜师宴,相声圈对他“野路子”的身份颇有微词。常宝霆看他可怜,给他零钱,借大褂让他跑龙套,他才得以在茶社打杂,边干活边学艺。1951年,他来到天津,进入大明钢厂做钳工,白天抡锤,晚上跑码头说相声,赚几角钱贴补家用。
1970年,马三立将他调入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认他为义子,在相声家谱上写下“郭荣启门下,杨少华”,这份恩情让他铭记一生。
常宝华的起点则高得多。1930年,他出生在天津的相声世家,常连安的启明茶社是曲艺界的中心。他的父亲和三位哥哥皆是相声名家,家里常有马三立、侯宝林等大师来往。8岁,他穿着绸缎大褂登台表演《报菜名》,赢得满堂喝彩。20多岁,他拜马三立为师,进入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担任演员、编导、曲艺队队长。
1976年,他创作并表演的《帽子工厂》讽刺社会现象,引发全国轰动。他的弟子牛群、侯耀华后来也成为相声界的中坚力量。1980年代,他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地位无人能撼。常家在相声界的根基,给了他顺遂的艺术之路。
杨少华的艺术生涯是一部草根逆袭史。1970年代,他为马三立捧哏,与马志明合作《戒烟》《地理图》,以“蔫哏”风格赢得观众喜爱。1989年,58岁的他北漂,侯宝林安排他演出,与赵伟洲搭档的《枯木逢春》获1990年“铜陵杯”相声大赛最高奖,那句“我要开花”成为经典。2003年,他与儿子杨议合作《肉烂在锅里》,获央视相声大赛一等奖。
2004年,《杨光的快乐生活》开播,他饰演的“杨丰年”深入人心,系列剧拍了九部。2018年,87岁的他登上央视春晚,表演小品《为您服务》,圆了“春晚梦”。他还与杨议创办杨光相声社,致力于让老百姓“听得起相声”。
常宝华的艺术成就同样耀眼。他在文工团的表演深入军营,作品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帽子工厂》之后,他创作了《昨天》《挖宝》等脍炙人口的段子。他的表演风格稳健,包袱抖得精准,深受观众喜爱。
作为曲协的领军人物,他培养新人,指导剧本,推动相声传承。他的孙子常远继承家业,在开心麻花闯出一片天,尽管作品评价不一,但常家的艺术血脉得以延续。
2018年,他因肺癌去世,享年88岁,身后被追授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这是曲艺界的最高荣誉。
杨少华的晚年却让人唏嘘。2025年7月9日,他去世当天上午,还被儿子杨伦推着轮椅参加天津一家海鲜饭店的剪彩活动。
当天中午,账号“杨爷爷的快乐生活”发布他吃淀粉肠的视频,引发争议。数据显示,他去世前一个月参与了13场直播带货,平均每周三场。94岁的老人,本该安享晚年,却频频出现在镜头前,配合儿子推广水果玉米、酸梅汤等产品。网友质疑他被“消费”,评论区充斥着“太心疼老爷子”的声音。
他去世后,杨伦连夜删除1282条视频,试图抹去痕迹。杨议的私生活也频频登上热搜,2023年被曝出轨,女儿婚礼上情人带孩子闹场,家事成了街头谈资。
常宝华的晚年则平静体面。退休后,他住在北京四合院,养花逗鸟,钻研相声创作,指导新人。他远离商业活动,不追逐流量,专注于艺术传承。
2018年住院期间,他仍惦记着相声的未来,笔记本上写满新段子的点子。他的去世震动相声界,曲协组织的纪念专场吸引了十万观众观看,微博话题阅读量超2亿。他的葬礼简朴庄重,姜昆、侯耀华、师胜杰、石富宽等大腕齐聚,悼词称他为“相声界的灵魂人物”。常远抱着遗像,走在送行队伍最前,延续了常家的艺术传承。
2025年7月11日,杨少华的葬礼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几十辆豪车排成长龙,劳斯莱斯、宾利绵延数百米,灵堂花圈堆积如山。
杨议手捧骨灰盒,致辞时感谢常家、马家、侯家的“提携栽培”,却未见三大家族代表到场。悼念者中夹杂着杂技演员和花臂青年,仪式热闹却略显杂乱。李金斗、杨进明、冯巩、姜昆等同行到场送别,但杨议要求鼓掌的举动引发热议,网友称其“像在开追悼演出”。
相比之下,2018年常宝华的葬礼低调肃穆,军人抬棺,悼念者身着深色服装,井然有序地鞠躬。姜昆的悼词字字恳切,媒体报道克制,仪式充满敬意。
杨少华的四个儿子中,无人真正继承他的艺术。杨议虽也说相声,但更多靠父亲名气接商演,家庭风波不断。常宝华的孙子常远则在演艺圈闯荡,延续家族衣钵。
杨少华去世后,网友感叹他一生奋斗却晚年被拖累;常宝华则以清白名声告别,身后留下的是一片赞誉。两人的葬礼,一个喧嚣却孤单,一个简朴却厚重,恰如他们人生的写照。
相声界的规矩与人情,在这两场告别中暴露无遗,令人感慨世事无常,也让人更加珍惜那些用一生守护艺术的老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