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相声界泰斗,杨少华和常宝华各自的葬礼,差距明显一目了然
更新时间:2025-07-18 22:39 浏览量:1
文丨浮光跃金
编辑丨真有戏
相声界两位宗师级人物的葬礼,是艺术人生的终极注脚。
杨少华的灵堂外豪车成阵却难掩人情寂寥,常宝华的追思会简约肃穆尽显行业尊崇。
从出身底色到从艺轨迹,从晚年境遇到家风传承。
当草根逆袭的烟火气撞上世家传承的厚重感,两段人生轨迹在终章碰撞出的震撼与思考,藏着相声江湖半个世纪的冷暖与秘辛……
7月10日那天,天津殡仪馆外头格外热闹,杨少华老爷子的葬礼排场不小,光是豪车就排了老长一串,单是劳斯莱斯就有十几辆,整个车队绵延出去几百米远,远远望去格外惹眼。
灵堂里,杨议捧着父亲的骨灰,一脸悲痛,后来竟因过度哀伤连路都走不稳,被人搀扶着出去。
灵堂内摆满了各式花圈,层层叠叠堆得像座小山。
杨议站在那里致辞,特意提到要感谢常、马、侯三大家族,可底下始终不见这几家的人影。
更让人在意的是,他说着说着,竟还当众向在场者讨要掌声。这般情景,哀伤里又掺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再看2018年常宝华先生的葬礼,那是另一种肃穆与庄重。
行业内一众同仁沉痛悼念,没有豪车长龙的张扬,却有着相声界对这位前辈实打实的敬重,人们追思他的艺术贡献,缅怀他的一生。
两场葬礼,一个喧嚣中透着尴尬,一个安静里满是敬重,这般天差地别的场景,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这还得从两位老艺术家截然不同的出身讲起……
杨少华是1931年在北京出生的,打小就没了爹,家里头穷得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才12岁,他就进了鞋厂做学徒。隔壁的启明茶社常有人说相声,那声音总勾着他,他就常扒着茶社的门缝偷偷听,为此没少被里头的人赶出来。
然而,常府三少爷常宝霆见其处境困顿,心生怜悯,时常私下接济些零用钱,甚至将自己的一些衣物(如大褂)借给他穿。
对相声的热爱,就像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鞋厂老板骂他、拦他,都挡不住。
后来索性前往茶社谋生,做些清扫地面、添茶续水之类的杂务以维持生计,同时借机暗中学习茶艺。
传统艺术领域拜师收徒规矩森严,然而杨少华家境贫寒,甚至无力筹措一场拜师宴席。
他欲拜名家荣启为师却未能如愿,致使极其重视师承渊源的相声界长期对其不予接纳。
这份因出身清寒而生的委屈,成为他终生难解的郁结。
常宝华则不同,1930年出生于天津曲艺世家,父亲是常连安。
年仅八岁,便身着光鲜的绸缎长衫登台献艺,一折《报菜名》说得字正腔圆,被公认为相声界百年难遇的奇才。
启明茶社本就是常家的产业,像马三立、侯宝林这些相声界的大人物,平时总爱往这儿跑,往来不断。
常宝华打小就泡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之下,受到的艺术滋养格外深厚。
出身的天壤之别,为他们铺就了全然不同的从艺之路,杨少华的坎坷与常宝华的顺遂,才刚刚拉开帷幕……
杨少华从艺,满是坎坷。早年在天津钢厂当钳工,常宝霆拽他进曲艺团,他因嫌钱少没去。后来家里四个儿子,揭不开锅,只能晚上跑码头撂地说相声。
蒙受马三立先生的大恩,杨少华得以调入天津市曲艺团,成为马志明先生的固定捧哏。
尤为难得的是,马老不仅认其为义子,更在相声行至关重要的家谱上,为其落定名分——“马郭荣起门下 杨少华”。
这份关乎命运转折与身份认同的厚重恩情,杨少华至死不忘。
58岁那年,为养活孩子北漂,侯宝林一开始不愿见,他一句“有定时炸弹吗”逗乐侯大师,得以住进侯家。
侯宝林给他介绍演出,撮合他和赵伟洲搭档,《枯木逢春》里“我要开花”,让他火遍大江南北,才算在相声圈真正站稳脚跟。
常宝华的从艺路,顺风顺水。
1976年一段《帽子工厂》,讽刺乱扣帽子的歪风,全国轰动。
他在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当演员、编导,曲艺队队长,常家这棵“大树”,让他艺术之路走得顺遂,直到晚年,徒弟常远也延续着常家在艺术领域的活力,虽常远演电影时有争议,但常家名声依旧响亮。
从艺路上的起起落落,不仅塑造了他们的艺术人生,更深刻影响了晚年的生活状态,杨少华的辛酸与常宝华的体面,又是怎样的画面……
杨少华晚年,让人心疼。94岁高龄,还得为孩子奔波,38度高温被人搀着去剪彩,视频里满头白发,眼睛都睁不开。
抖音账号“杨爷爷的快乐生活”,满是他吃泔水扮丑的带货视频,离世前一个月还在带货。
他这一走,账号由二儿子杨伦接管,可粉丝百万的账号,视频却都不见了。
杨家内部亦是风波不断,杨议婚外情曝光并育有非婚生子女。其女儿婚礼当日,情人竟携子现身搅局,将本应喜庆隆重的仪式现场,演变成一片狼藉不堪的闹剧。
常宝华晚年,清清白白,体面安宁。
2018年常宝华先生离世后,荣获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这一殊荣。
他的葬礼办得安安静静,透着庄重,全程没什么糟心事。
孙子常远稳稳当当地接过了家族的艺术接力棒,在相声和喜剧领域不断发力,为常家的艺术招牌增光添彩。
常宝华一辈子名声清白,没留下半点污点,人们想起他,心里满是对他艺术功底的敬佩和深深的怀念。
晚年的巨大反差,折射出两位老艺术家截然不同的人生底色,而这一切,又在相声圈中投射出更深层的意义,关于人情,关于艺术传承……
同样是相声圈老前辈,葬礼差距背后,是人生轨迹的大不同。
杨少华草根出身,一路挣扎,晚年被家庭琐事、经济压力裹挟,艺术光环被生活的一地鸡毛冲淡。
常宝华世家出身,艺术之路顺遂,家庭、名声都维护得好,晚年安享体面,走得从容。
杨少华葬礼上,他感恩的三大家族无人到场,反观常宝华葬礼,业内同仁自发追思,这背后,是两人在相声圈积累的“人情口碑”差异。
杨少华虽艺术成就不低,可家庭纷争、晚年带货等事,多少影响了他在圈里的“纯粹形象”。
常宝华一生专注艺术,行事端正,自然得到更多敬重。
从杨少华和常宝华的人生,能看到相声圈的百态。
有草根逆袭的艰辛,也有世家传承的顺遂;有被生活拖累的无奈,也有坚守艺术本真的体面。
他们的葬礼差距,不只是场面的不同,更是一生境遇、为人为艺的映照。
杨少华老爷子,从草根爬上来,吃过的苦、受过的难,值得铭记,可晚年的混乱,也成了遗憾。
常宝华先生,世家出身,艺术生涯顺遂,晚年体面,给相声圈留下的,是端正的榜样。
这两人的故事,就像相声圈的一面镜子,照出行业里的人情冷暖、艺术传承的不同路径,也让我们看到,在追求艺术与面对生活时,不同选择造就的截然不同的人生终章。
而这些,都在两场葬礼的对比中,被看得清清楚楚,令人唏嘘,也引人深思。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息来源:
杨少华出殡日最大尴尬:被杨议隆重感谢的常马侯三家,无一人到场. 网易.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