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剪彩,下午离世,94岁的杨少华,最后一刻都在赚钱!
更新时间:2025-07-14 06:16 浏览量:1
2025年7月9日,著名相声艺术家杨少华离世,享年94岁。
以高寿而终,死前没有遭受过多的病痛折磨,老一辈把这样的离世,叫做喜丧,认为当事人属于有福之人。
但杨少华的家人,在网络上遭到不少网友的声讨。
为什么呢?
杨老爷子在去世当天上午,还顶着高温酷暑,坐着轮椅,给一家新开业的小海鲜餐馆剪彩。
轮椅背后,跟着的人是杨少华的三儿子和五儿子。
从社交媒体的照片来看,老人家当天在烈日下的状态并不好。
当天下午,人就没有了。
于是,大家都有一种猜测——这一家儿女不顾老人家的身体情况,抓紧时间能多赚一点就一点?
此举引发了网友对杨少华家属的谴责,认为对方不讲道德,没有良心。
一家子青壮年靠着94岁的老人吸取流量。
网友们的声讨,倒是有迹可循。
杨家的人在抖音上运营了一个账号,“杨爷爷的快乐生活”,这个号有不少带货视频,之前就出现过水果玉米、面包、淀粉肠等食物。
老人过世后,这个账号此前发布的1000多个视频,已经被设置为不可见状态。
94岁,高温天气,还要出来干活,又是剪彩,又是广告。
老人日常试吃食品,还要被拍成视频用来带货。
问题是这些食品的健康程度,一看就不是那么让人信服,不让人吐槽一句过度消费老人,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先替杨家人说几句话。
他们有消费老爷子的嫌疑,但并不代表,这一家子人在虐待老人。
杨少华目前可是全家人的摇钱树。
从赚钱动机这一点上,这家人就得把老人照看得万无一失。
杨少华可是94岁的高寿。
有过老人照看经验的人就会明白,一个老年人如果没有得到家人的精心照顾,最多能熬上一两年。
可以说,杨少华能顺顺当当活到94岁,家人的日常照顾最起码是合格线以上的水准。
杨少华在2023年就曾生病住院,当时出院后还发了视频报平安,表示为了照顾自己,大儿子也累病了。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家人对杨少华尽心照看他是真的,但也耽误家人们利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去赚钱。
孝心和利用并存,是无数人老年人在晚年必然面对的生活环境。
杨少华家的五个儿子,99%就属于类似的情形。
这就是人性。
人性应该是一个中性词。
杨家儿子们的言行,可以说是人性黑洞,也可以说是普通人的常规选择。
对于杨少华老人来说,或许并不觉得这样的日子是苦,有可能他也认可孩子们的行为——能多赚点钱,总是好事。
这和杨少华前60年的人生经历有关。
成名后的杨少华,在综艺上毫无掩饰对钱的喜爱。
有一次在节目上,杨少华就表示之所以来这个节目,“是因为这个栏目给的钱最多。”
杨少华的小儿子杨议就表示,他老爹最大的爱好就是存钱和数钱。
如果了解了杨少华前60年的人生经历,就懂得他为何如此了。
杨少华一辈子吃够了没钱的苦。
杨少华1931年出生在北京,父母很早就离世。
他早早就出来当学徒,去修理皮鞋。
刚好鞋店旁边有个茶馆,有艺人在说相声。
他沉迷于听相声,让师傅十分不满意,直接把他给辞退了。
学徒当不成了,所幸他痴迷的相声,意外给他一个拜师的机会,让他吃上相声这碗饭。
杨少华后来和妻子朱志英结婚。
夫妻俩加上五个儿子,日子过得那个一个穷。
最难的时候,一家人只能住“一个卫生间大”的屋子里。
有多大?
9平米!
为了多搞点钱,杨少华开始走穴接私活。
那个年代,凡是有单位但私自接活的文艺工作者,东窗事发后就有可能丢掉铁饭碗。
刘晓庆就是如此。
杨少华也一样。
丢掉铁饭碗的时候,杨少华已经58岁了。
我们这一代人,35岁时被裁失业,那种生活压力都能把人给逼疯。
杨少华当时的困境可想而知。
杨少华顶着压力,去北京找机会。
这是杨少华人生最大的转机。
在北京,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给杨少华介绍了自己的黄金搭档赵伟洲。
赵伟洲根据两个人的风格创作了段子《枯木逢春》,火遍全国。
仿佛如冥冥之中的指点一样,杨少华的人生,在60岁那年,如同标题一样,枯木逢春。
杨少华红了之后,钱也多了。
杨少华出名后,也想要子承父业,成功捧红了小儿子杨议。
父子俩一起上阵,说相声,拍电视剧,成立自己的相声社,名利双收,财源滚滚。
无论是杨少华,还是小儿子杨议,这个时候,都无法做到——不再为钱费心了。
杨少华走红时已经60岁。
这说明,杨家的孩子们,和父亲对钱的感受是一样的。
他们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都和父亲一样,尝够了无钱带来的生活窘迫。
那种无钱被生活尽情欺凌的感觉,任何人都怕。
受够了没钱的生活,再也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大钱也好,小钱也罢,凡是能赚钱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所以在相声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抓住父亲还残存的流量,投入带货,是一个所谓“自由市场理性人”必然的选择。
在孝顺、良心和经济利益之前,人性都会选择后者。
前几年有一个新闻热搜,有良知和职业道德的医生爆料,在医院的高干病房里,躺着一些老病人。
他们的病,再无治愈可能,他们的生命,也毫无生活质量可言,仅靠仪器维持生命体征。
但只要有一口气在,费用全部公费,不菲的养老金,就会流入儿女手中。
于是,即使老人有表达放弃治疗的机会,也会被儿女一口回绝。
两件事情背后的人性逻辑,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如何确保自己的夕阳时代不彻底被人性操控,获得惬意幸福的晚年,需要绝大多数人,用最后的答案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