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回顾马三立、杨少华 经典相声作品《开粥厂》

更新时间:2025-07-11 03:50  浏览量:1

马三立、杨少华《开粥厂》名场面回顾!老相声里的“贫嘴”藏着人间烟火

“我这粥厂光腊八粥就得熬三百多种!”马三立先生一开口,老天津卫的市井气就顺着话筒钻出来了。近日,中国新闻网重温其与杨少华合作的经典相声《开粥厂》,这段用“贯口”撑起的“吹牛”段子,至今听着仍让人笑到拍大腿——

一张嘴“支棱”起整个粥厂?老艺术家把生活嚼成段子

镜头里马三立穿长衫摇折扇,慢悠悠报起“粥谱”:“春天要喝荷叶粥、杏仁茶,夏天得备绿豆粥、莲子羹……”杨少华在一旁捧哏接茬,两人一唱一和把虚构的“慈善粥厂”吹得天花乱坠。最绝的是“发年货”名场面:“给乞丐每人发一身蓝布棉袍,里儿和面儿都得是新的!”看似荒诞的“夸富”,实则是老北京天津卫百姓对“侠义”的朴素想象,弹幕网友直呼:“这哪是说相声,分明是老辈人讲的生活寓言!”

贯口里藏着反讽:用“逗乐”的壳装民生的核

这段创作于上世纪的作品,现在听来全是“时代梗”:当马三立把“粥厂”吹成“每天施粥八千碗”,实则用夸张调侃着夸夸其谈的世相;说到“给穷人发棉衣要肥瘦合适”,又透着对民生细节的关怀。有观众发现,杨少华捧哏时的“装傻”堪称神助攻,两人把家长里短嚼出了哲理——就像老天津卫街头的糖炒栗子,外壳“贫”得发烫,内里全是生活的甜。

“现在的脱口秀哪有这味儿?老相声一张嘴就是生活百科!”评论区有网友感慨。当马三立的“粥厂”还在互联网上“施粥”,我们才懂经典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把市井烟火熬成了跨越时代的“精神粮食”。你心里最难忘的相声名场面是哪段?来评论区聊聊那些刻进DNA的老段子吧!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