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杨少华葬礼,才明白南北丧事习惯有多不同
更新时间:2025-07-12 02:06 浏览量:1
前几天我在家刷抖音的时候,突然刷到一则杨少华老师葬礼的视频,刷到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点不可思议。杨少华毕竟94岁,是老一辈非常有分量的相声演员,小时候我爸妈还经常放他的相声给我们听。视频里挺多人来吊唁,气氛确实挺伤感的。后来又看到同学在微信群继续转这个事情,讨论的人特别多,说大半个相声圈的人都来了,还有杨少华的大儿子在现场哭得很伤心。
李金斗的身影一出现我是真有点意外。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他已经很久以前了,没想到为老朋友送行他还亲自赶来。视频里他神情特别沉重,还偷偷抹眼泪,镜头扫过真的有点触动。毕竟他们都是相声演员,这种几十年的交情,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懂。说实话看到别人哭一下自己也容易跟着鼻子一酸。
我爸妈说杨少华有好几个儿子,所以现场挺多家属的,但我注意到大家穿衣打扮差距挺大。别说正式的孝服,连黑衣服好像也不是人人都穿了。杨少华的小儿子,杨议,戴了个棒球帽还东张西望的,就像是旁边看热闹的路人一样。三儿子甚至穿着绿衣服,真没啥悲伤气氛。当时群里有人说现在年轻一代都不讲究这些,穿得随便可能是觉得没关系。我就有点不能理解,但家里人说可能南北风俗本来就差很多。
山东这边家里家族有老人离世,全家一定会披麻戴孝,亲戚朋友都要穿黑衣表示尊重。记得小时候家里有老人去世,就算天气多热,老人也得穿孝,白花和孝章都是标配,跟着家族队伍哭丧是规矩。电视里也总这样演,认为全国都应该讲规矩。杨少华老师的几个儿子年纪其实都很大了,怎么看这些规矩都懂才对。可现实现场完全不是那回事,明显人家天津或者北京那边习惯不一样,可能真的没有硬性要披麻戴孝。想到有些地方丧事还没什么哭声,甚至主张办成“喜丧”,还是觉得挺新鲜的。
想起来去年同学家里也有老人去世,她在朋友圈发的照片大家都一身黑,家属每个人左胳膊上都带着白花。还是习惯了这样过。看到杨少华家的样子以后,才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按这种方式来。也许在他们看来,老人能活到九十多,已经很难得,相比形式,更重要的是亲人们真的在身边。小儿子杨议直播的时候从来不爱带帽子,这次突然带了棒球帽,我也挺诧异。是不是其实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只是我们看热闹的不大好猜。
群里还在讨论,说有些大城市的人现在不太讲究丧事仪式,图个朴素低调,表达悲伤全靠家人私下自我消化。穿什么怎么鞠躬已经不在意,只要人都赶到现场,陪在老人最后一程就算尽到孝心。说真的,仪式这些东西,有时候对外人更重要,家人自己怎么最舒服就好。我觉得,孝顺这种事情,有心的人再简单也是真伤心,没心的人穿孝服哭得再大声也没用。每个人表达悲伤的方式不一样,可能杨议戴帽子是觉得自己这样最能熬住,其实心里再难受也没法表现出来。
有的人觉得杨少华的儿子们看起来不怎么难过,也许只是习惯把情绪藏得深。可能人到了一定年纪,尤其像杨老那样的年龄,家属有种“送父母顺利走完一生就是好结局”的释怀。老人没有遭罪,一直很健康,最后身边都是家人,还能把葬礼办得体面,这种“喜丧”对于家属来说可能比强行表现悲伤要坦然得多。
想到有句话叫“生前不见几人来,身后却见万人送”。有时候大家习惯烧头七、奔告别,真正在世的时候还不一定常陪着父母。杨少华身边有一大帮儿孙在,人还健健康康活到九十多,无论有没有带孝服、鞠多少躬,这份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吧。如果你家乡办丧事也和杨家一样随性,或者像我们山东这样传统,也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
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