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内乱了!德云社班底后代离开,发文内涵郭德纲,彻底捅破窗户纸
更新时间:2025-09-01 03:47 浏览量:1
朋友们,德云社内部又出乱子了。
最近,德云社最强“关系户”宁云祥,“又”离开德云社不干了。
为什么要用“又”呢,因为上一次默默消失八年,这回是二次离开。
不过这次不是悄悄的离开了,留下了三句话:“社保我自己交,钱我没拿够,这锅我不背。”
三句澄清,像三根冷钉子,轻轻一推,就把德云社那层“江湖情义”的窗户纸捅了个透心凉。
一、他是谁?德云社最强“关系户”
他是德云社初创时期“三老”之一张文顺的外孙,属于正儿八经的接班人。
郭德纲的“云”字科弟子,当年老郭在张老爷子灵前那句“张家后人我罩着”,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场面话。
宁云祥与跟岳云鹏、张云雷同期,还曾被捧为“德云四公子”之一,这待遇,放娱乐圈相当于带资进组、资源咖加持,你就说关系硬不硬吧。
可偏偏也奇怪了,这么强的关系和资源,他还为什么两进两出德云社?
第一次是2013年,悄没声儿走了,八年后又回来,从小园子青年队重新爬梯子;
结果2025年夏末,他又一次转身离去,这次还附赠“三则说明”,干脆利落,一点情面没留。
二、三句话澄清离开原因,轻描淡写却刀刀见血
宁云祥没写小作文也没开直播,就简单明了说了三件事:
第一,“郭家菜倒闭这锅,我爹不背”。
当年德云社旗下餐饮“郭家菜”凉凉,有人甩锅给他父亲(时任大堂经理)。
宁云祥直接挑明:我爹就是个打工人,管管服务员扫扫地,决策层的事儿轮不到他插手,言下之意,别把老板的锅扣给打工仔。
不过,针对这个事儿,有网友发表了不同看法:”郭家菜是亲身吃过、经历过的,菜品挺不错的,服务一般般,有点儿傲慢,卫生很差。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有名的店,这样的管理,生意不会长久,甚至认为老郭不太讲究。”
还有网友回复:“照你这样说,真落实到个人还真是大堂经理管理不善的问题所在。”
也有网友人为:“可能还是工资待遇给的不到位,活不少干,气没少受,钱没挣着”
第二,“第一次出走,不是因为娇气,是因为穷”。
2013年他突然消失,外界猜测纷纷,有人说他吃不了苦、有人说他脾气大。结果真想令人心疼,实际的情况是干活多、拿钱少,排练演出熬到半夜,收入却不对等。这可不是一个德云公子该有的待遇。
对此网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是自己能力不够过硬,如果真的能力很强,早被高捧了”;
也有网友说:“里子面子都给你了,自己也要争气才行”
其实,网友这样说其实也不无道理,同样都是德云四公子,其他三位各方面都发展的越来越好,归根结底还是人家有真东西。孟鹤堂作为德云社七队队长,多次参与国内外专场演出及春晚,影视与综艺资源丰富。张云雷凭借多档综艺与演唱活动成为艺人化转型的代表,跨界发展显著。张鹤伦相声与综艺双栖发展,作品数量稳定。
第三,“社保一直自己交,演员名分不如零工”。
这是最狠的一句,他说在德云社这些年,公司没给他交社保,全是自己搞定。
既然待遇跟临时工没差,那“德云社演员”这个名头,留着有啥用?不如摘了。
对此网友觉得“钱是挣不完的,最基本的保险都不给上这就不对了”。
毕竟是这么大的一个实体企业,最起码的社保还是要给员工缴纳的,一个团队的归属感,不能只通过江湖义气来凝聚。
三、德云社的到底应该是“江湖体”,还是企业的“合同体”
宁云祥的“三澄清”,撕开的是德云社长期以来“江湖情义”与“公司治理”之间的遮羞布。
德云社早不是当年那个胡同里的小班子了。
它现在是商业帝国:巡演、综艺、影视、电商、教育……产业链条越长,“师徒父子”那套人情管理模式就越漏洞百出。
举个例子:岳云鹏、张云雷等头部演员综艺接到手软,商演票价炒上天;而许多“腰尾部”演员呢?可能还在小园子拿着底薪赶夜场。
资源高度集中,贫富差距悬殊。这不是德云社独有的问题,但却是最容易被“江湖情义”话语掩盖的问题。
四、情义跟合同,在德云社到底能不能并存?
郭德纲常说的“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听得人热血沸腾。
但现实中,德云社早已不是“草台班子”,而是注册公司、签劳动合同、交五险一金的商业实体。
问题就在于:它一边用现代公司结构赚大钱,一边用传统师徒关系谈付出。
员工想要合同保障,班主却说“咱们讲的是情分”,这不就跟老板画饼“年轻人别只看钱要看发展”一个套路吗?
宁云祥的“社保自己交”,恰恰戳中这个痛点:情义不能当社保用,班主的承诺不能当劳动合同使。
五、观众也在变:从“听相声”到“追明星”
早年间观众去德云社,真是为了听相声。
台下嗑瓜子喝茶,台上磨活儿磨茬儿,哪怕演员嘴瓢了、忘词了,大家都乐呵,图的是那个烟火气。
现在呢?德云社越来越像“偶像工厂”。
粉丝举着荧光棒角儿长角儿短,演员上综艺、拍广告、卖面膜,段子里塞满网络烂梗……不是说传统不能创新,但当“流量逻辑”取代“作品逻辑”,那个靠真本事吃饭的德云社,还是原来的味儿吗?
七、写在最后:情义能聚人心,但只有规则能走得长远
有些事没有对与错,位置不同,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不同。
德云社上上下下管理那么多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顾忌到,作为企业得按照规章制度来。
但是,德云社若还想下一个二十年依旧站在相声潮头,或许该学会一件事:
江湖的归江湖,合同的归合同。
情义能聚人心,但只有规则能走得长远。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