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又遇大麻烦!云字科弟子澄清三件事,撕碎郭德纲最后体面?
更新时间:2025-09-01 18:25 浏览量:2
[月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郭德纲也算是摊上事了,好不容易从“虐待儿子”的风波中走出来,又被门下云字科弟子给盯上了,连发“三问”直指郭德纲。
宁云祥在沉寂一段时间后,突然又在网上活跃了,一篇小作文,澄清三件事,还翻出德云社内部“托孤”旧账,简直是把郭德纲的里子和面子都踩在脚下,所以宁云祥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总有人咬着郭德纲不放?
宁云祥在德云社的身份,从一开始就带着一层特殊的光环,他不仅是初创时期的十三位“云”字科成员之一,更关键的是他是张文顺的外孙,张文顺是谁?德云社的前身,郭德纲最艰难时期的忘年之交与联合创办人。
这位老先生在世时,为德云社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临终前将外孙宁云祥郑重托付给郭德纲,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希望郭德纲能待他如亲生儿子一般,这份托孤之情在讲究师徒伦理的相声行里,分量重如泰山。
可这份沉甸甸的情分,似乎并未能兑换成现实的职业资源,当年的“德云四公子”如今光景各异,张云雷早已功成名就,甚至开起了个人演唱会,在娱乐圈的事业早就遍地生花,这是何等的荣光。
孟鹤堂也当上了七队队长,被郭德纲委以重任,海内外专场演出办了一场又一场,还登上了春晚,涉足电影综艺风光无限,就连张鹤伦也在相声和综艺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唯独宁云祥事业停滞、再无新作,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
所以第一个澄清的就是他离开德云社的原因,他第一次离开德云社是在2013年,给出的理由很直白,他过得不开心,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托孤之子”的特殊身份,并没有换来特殊待遇,相反在商业逻辑的驱动下,谁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谁就能获得资源倾斜。
有网友说他“才疏学浅”可能有些刻薄,却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娱乐公司里,能力和商业价值终究压倒了人情背景。
当人情变得靠不住时,人们往往会回头寻求最基本的规则保障,宁云祥的第二和第三点澄清,就将矛盾从模糊的情分层面,拉到了清晰的本分问题上。
他提到了“郭家菜”,那个由郭德纲经营、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大餐馆,餐馆倒闭后,舆论曾将部分责任归咎于担任大堂经理的宁云祥父亲,对此宁云祥的回应掷地有声,他父亲只是个打工的,一个打工仔凭什么要为整个企业的经营不善负责?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在要求,用现代企业的权责划分来审视这件事,拒绝用江湖式的“一家人”概念来模糊个体责任,这已经不是师徒恩怨,而是劳资关系的拷问了。
但最尖锐的指控还是落在了社保问题上,也就是第三个澄清,宁云祥声称自己多年的社保费用都是个人承担的,德云社并未替他缴纳,按照他的说法,公司给出的条件是每月演出场次必须达标,否则就得自己补齐,他因此取消了自己社交账号上德云社的官方认证。
这个动作的象征意义极强,它相当于一个员工在公开宣布,我的雇主没有尽到最基本的法律和道义责任,这对一个时常标榜”家文化“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而网友们的反应也很有意思,许多人对宁云祥的遭遇表示同情,大众普遍认为无论情分多深,给员工缴社保都是一个公司的“本分”。
值得一提的是,对德云社这套“家天下”的管理模式感到束缚的,似乎不止宁云祥一人,郭德纲的长子郭麒麟,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上演了另一种形式的“出走”。如果说宁云祥是激烈的“决裂”,那郭麒麟就是体面的“疏离”。
郭德纲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德云社未来是郭麒麟的,这话说得情深意切,但现实却很骨感,德云社的股权绝大部分都掌握在郭德纲的妻子,也就是郭麒麟的继母王惠手中,这种口头上的承诺与法律上的股权结构之间的悖论,让所谓的“继承权”变得微妙而复杂。
郭麒麟的选择是什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影视和综艺圈杀出了一条血路,取得了不输相声的成功。他以“怕耽误拍戏”为由,对继承家业表现得并不热衷,那句玩笑话“堂前尽孝,屋后不相往来”,更是被外界解读为一种与家族企业保持距离的生存智慧。
宁云祥和郭麒麟,一个是外姓的“托孤之子”,一个是血缘上的“亲生儿子”,却似乎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当一位网友评论说“郭德纲亲儿子都不愿意待在(德云社)”时,宁云祥亲自下场点赞认同,这个小小的互动,瞬间将两个看似无关的年轻人的处境连接了起来。
他们都在这个“家”与“公司”属性混杂的体系中感到了压抑,并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寻求出口,这不禁让人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或许宁云祥母亲曾发文痛骂的一位“姓曹的胖子(外界猜测是曹鹤阳)”时,就早已暗示了内部矛盾的冰山一角。
郭德纲一手建立了这个相声王国,他习惯于用师徒、父子的“情分”逻辑来管理一切,但在公司规模化、商业化的今天,这套逻辑显然已经不够用了,员工需要的是清晰的合同、有保障的福利,是作为劳动者的“本分”得到尊重。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