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滑稽界的另类夫妻:顾竹君与龚仁龙,离婚后仍能同台说相声
更新时间:2025-09-01 09:03 浏览量:2
上海滑稽戏的舞台上,有这样一对特别的搭档:顾竹君和龚仁龙。他们既是观众眼中默契十足的老搭档,也曾是生活里朝夕相伴的夫妻。如今离婚多年,却还能笑着同台演《泰坦尼克号》,连台下老观众都感慨:“这对的情谊,比戏里还动人。”
一、因戏结缘的“滑稽伉俪”
八十年代的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顾竹君已是响当当的“女滑稽第一人”。她嗓子亮,南腔北调张口就来,一段《金陵塔》能唱得台下叫好不断。而那时的龚仁龙,还在青艺滑稽剧团跑龙套,直到1990年被编剧胡廷源看中,才第一次登上专业舞台。
两人的缘分,藏在一场《爱你没商量》的排演里。龚仁龙演“大”,顾竹君是女主角,后台对词时,他总被她的台词逗得忘词。有次顾竹君故意改了句词,龚仁龙愣了两秒,接了句更妙的包袱,台下排练的同事笑成一片。“那会儿就觉得,这男的脑子转得比快板还快。”后来顾竹君在采访里笑着说。
没过多久,剧团里就传开了:“顾竹君和龚仁龙好上了。”两人都是台柱子,一个嗓子顶呱呱,一个擅长生活化的幽默,观众都说“这对是天造地设”。结婚后,他们合演的《吃吃看看》成了保留节目,舞台上你一言我一语的默契,连编剧都叹:“这俩人的包袱,不用写,张嘴就来。”
二、离婚不是“闹剧”,是成年人的体面
婚后没几年,孩子龚昱枫刚会走路,却传出了两人离婚的消息。那会儿网上谣言满天飞,有人说“龚仁龙靠顾竹君出名就变心”,还有人编出“第三者插足”的戏码。直到后来采访,顾竹君才轻描淡写地解释:“就是受不了既是同事又是夫妻的日子。台上要演对手戏,台下还要商量柴米油盐,太累了。”
没有撕破脸的争吵,甚至连财产分割都没闹过。离婚后第三天,剧团排演《红茶坊》,龚仁龙演大卫,顾竹君来客串邻居,后台碰面,他递了瓶她爱喝的盐汽水:“昨天看你嗓子有点哑。”她接过来笑了:“等下演完,一起去接孩子。”
后来顾竹君再婚,丈夫是圈外的陈健,不像龚仁龙那样常上电视,却会在她演出结束后,拎着保温桶在剧场门口等。而龚仁龙也有了新的生活,只是每次提到顾竹君,还是忍不住夸:“她那嗓子,全上海找不出第二个,再绕的唱段,到她嘴里都跟说大白话似的。”
最有意思的是孩子龚昱枫。他遗传了父母的滑稽天分,小学就会在学校晚会上演小品。有次一家三口凑在一起吃饭,孩子突然学起《泰坦尼克号》里的经典片段,顾竹君和龚仁龙异口同声接了台词,说完又相视一笑。“我们仨在一起,从来没冷过场。”龚仁龙后来笑着说。
三、舞台上的“老搭档”,比夫妻更懂彼此
离婚后第二年,剧团要排一台纪念演出,导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泰坦尼克号》——这戏当年是顾竹君和龚仁龙的代表作。有人担心“尴尬”,顾竹君直接拍板:“演戏归演戏,矫情啥?”
演出那天,当龚仁龙穿着西装喊“露丝”,顾竹君披着纱裙回头,台下老观众突然鼓起掌来。有个包袱是当年的老词:“你这船开得比我家洗衣机还晃!”两人眼神一对,默契得像昨天刚演过。散场后,后台有人问:“你们就不怕台下瞎想?”龚仁龙擦着汗笑:“观众来看的是戏,不是我们的家事。”
从那以后,只要剧团有需要,两人从不推辞同台。有次在社区演出,舞台简陋得就搭在弄堂里,顾竹君高跟鞋卡进砖缝,龚仁龙顺势扶了她一把,还加了句台词:“这弄堂路,比我当年追你的时候还难走。”台下大爷大妈笑得直拍大腿,没人知道这即兴的一句,藏着多少旧时光的默契。
四、滑稽戏里的“人情味”,他们演活了
现在的顾竹君,偶尔还会上《嘎讪胡》聊老上海风情,说话依旧直爽:“现在的年轻演员,总想着上热搜,哪肯花三个月磨一段绕口令?”而龚仁龙还在演滑稽戏,只是更多时候会带徒弟,教他们“包袱要从生活里找,不是网上抄”。
有人说,他们俩就像上海滑稽戏的两面镜子:一面照见舞台上的嬉笑怒骂,一面照见生活里的体面与温情。当年因戏生爱,是真的;后来和平分开,也是真的;如今能笑着同台,更是真的。
前阵子看他们合演的《吃吃看看》片段,顾竹君指着桌上的生煎说:“你当年追我,就靠这两笼生煎?”龚仁龙挑眉:“不然呢?总不能像现在小年轻那样,送花还得扫码付款吧?”台下笑声里,突然有人喊了句:“你们俩要是还能一起排新戏就好了!”
顾竹君和龚仁龙对视一眼,没说话,却都笑了。或许对他们来说,舞台从不是婚姻的延续,却是另一种“白头偕老”——毕竟,能一起把观众逗笑几十年的人,这辈子又能遇到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