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15年后真相大白!李菁离开德云社根本不是因为钱,如今才敢说出口

更新时间:2025-08-31 00:00  浏览量:2

有句话叫“只能共苦,不能同甘”,想必形容的就是郭德纲和李菁这类人。

当年两人一起熬过德云社最难的那段时间,好不容易才过上好日子,谁成想李菁的一句离开却让他俩走散了。

当时还有不少人都猜俩人散伙是“分钱不均”惹的祸,可直到今天真相才被人扒出来,原来钱根本不是问题,背后还藏着更深的秘密...

十多年前,相声这行当可不比现在,那时候没啥人爱听,剧场里经常冷冷清清。

郭德纲、李菁还有张文顺老先生,这三位就是因为真心喜欢相声,才凑到一块成了 “铁三角”,还成立了“北京相声大会”,也就是德云社的前身。

那时候的日子是真苦,“北京相声大会”挤在不足百平米的小剧场里,连个像样的后台都没有。

日子苦到郭德纲带着妻子王惠直接在剧场打地铺,晚上演出完,把幕布一拉就当床,李菁白天还得去曲协帮忙整理资料,挣点外快补贴剧场,晚上赶过来就得上台说群口。

有时候台底下就坐着一两个人,甚至一个人都没有,但就算这样,他们也照样演,郭德纲说段单口,张文顺接上,李菁就来段快板,三个人再凑一块说段群口。

没人帮忙,郭德纲在台上一站就是一晚上,李菁就拿着快板在门口吆喝,希望能多拉几个观众进来,那是真真正正一起吃过苦、受过罪的交情,是用钱买不来的。

最难忘的是一次停电,剧场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张文顺老先生颤巍巍地摸出手机打光,郭德纲抹了把汗继续说,李菁举着快板在观众席里绕圈,就这么着,三个爱相声的人,用一口热乎气,把快冻僵的相声场子给焐着了。

火了之后分道扬镳

2005 年往后,德云社突然就火了,剧场里的票开始抢不着,连外地观众都专门来北京听,可火了之后,郭德纲和李菁的想法,慢慢就不一样了。

李菁是书香门第出身,打小跟着快板名家梁厚民学手艺,在他眼里,相声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得练扎实了才能上台,他坚持每周开传统相声研习班,要求学员必须把《报菜名》《地理图》这些贯口练熟,八十个传统段子得滚瓜烂熟才行。

可郭德纲想的是,先让相声活下去再说,要是没人听,再传统的段子也得烂在肚子里,所以他搞了个“三月速成班”,学员练差不多就推上台,先赚吆喝再磨手艺。

2008 年的时候,德云社学员从 30 人一下子涨到 300 人,可传统节目在演出里的占比却越来越低,李菁看着心里急,总跟郭德纲提,可俩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真正闹僵是2009那年海外巡演,李菁发现投资方把演员食宿标准从每天300提到800,可演出时长却砍了40分钟。

这在李菁看来,是把相声当生意糊弄观众,俩人吵了一架,心里的疙瘩就解不开了,没多久张文顺老先生走了,李菁在社里更没了能说上话的人,慢慢就被边缘化了。

2010 年对德云社来说是坎,主流相声界搞“反三俗”,郭德纲和德云社成了重点,各大电视台不播他们的节目,演出也停了,整个班子快撑不下去。

但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李菁突然宣布退出德云社,当时外面骂声一片,都说他 “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是 “落井下石”。

可没人知道,李菁走的时候,只带走了一样东西,就是他当年亲手设计的广德楼剧场舞台机关,那是他们刚到北京时,一起敲敲打打做出来的,藏着最开始的念想。

他不是不想帮,是俩人的路已经走岔了,郭德纲要靠商业化把德云社拉起来,李菁却想守着传统相声的本。

离开后,李菁走了条“传统路”,2011 年上了央视春晚,演了《专家指导》,2015 年又把快失传的《丑娘娘》系列复排了,后来他还成了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甚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在两会上聊传统艺术的保护,慢慢在行业里攒下了 “守艺人” 的名声。

各自的二十年

这二十年,郭德纲和李菁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自把路走宽了。

郭德纲把德云社做成了“相声帝国”,2015年就在全国开了32家直营剧场,年票房突破 2 亿,还把相声带进了体育馆、音乐厅,甚至搞出了“相声剧”这种新形式。

虽然弟子们时不时闹点负面新闻,但不可否认,他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了相声,养活了一大帮靠说相声吃饭的人,2020 年疫情的时候,德云社停演损失超亿元,最后靠弟子上综艺、开线上专场才缓过来。

李菁呢?没那么大名气,却把“传统”俩字扎得很稳,他所在的北京曲艺团,疫情时靠云演出维持运转,没让一个演员丢了饭碗。

他还花了好几年时间,整理老艺人的口述,出了本《百年相声口述史》,把快被忘的老段子都记了下来。

有意思的是,2023 年德云社重启巡演,开场快板演员用的,还是李菁当年改良的七块板技法,俩人道不同,可骨子里的相声魂,其实没断。

结语

回头看这二十年,哪有什么绝对的对错?

郭德纲像个拓荒者,把相声从茶馆里拉出来,让更多人看见;李菁像个守土人,把传统段子护好,不让老手艺失传,看着不一样,可都承载着老北京的味。

现在刷短视频,刷到德云社的爆笑片段,乐完了不妨搜搜李菁的《八扇屏》听听,会发现相声的传承从来不是一条道。

有人往前闯,有人往后守,这样才能让这门老艺术,一直有口气,一直活下去。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