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声大师”到“手机弃子”!罗永浩的锤子,为何一手流量牌打稀烂
更新时间:2025-08-30 19:24 浏览量:1
若论科技圈的“流量神话”,早年的罗永浩堪称独一档。
他把产品发布会开成万人空巷的“相声大会”,《老罗语录》传遍网络,但外界眼中“一手好牌打稀烂”的评价,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从入局那天起,他手里就没有真正的“好牌”。
2012年,当英语教师罗永浩宣布创办锤子科技时,最尖锐的质疑莫过于“一个教英语的凭什么造手机”。老罗的回应充满自信:
“中国像乔布斯一样能做出完美产品的企业家,我还没看到。”
他自认为契合乔布斯成功的五大要素,这份底气也打动了陌陌创始人唐岩。唐岩不仅自掏腰包,还拉来阿里张勇、猿题库李勇等大佬,凑齐900万天使轮,锤子科技正式起航。
陌陌创始人唐岩
可现实很快给了一记闷棍。彼时手机行业早已是红海:2012年小米销量719万部,华为3200万部,苹果更是高达1.359亿部。业内共识是,做手机的“入场门票”至少1个亿,900万连门槛都摸不到。
老罗只能退而求其次,效仿小米先做ROM,试图以软件积累用户、撬动融资。
他的招人逻辑带着强烈的“老罗风格”——从粉丝中筛选团队,认为粉丝间信任成本低、执行力强。
粉头朱萧木成了1号员工,UI设计师肖鹏、视觉总监罗子雄等陆续加入,设计团队迅速搭建完成,但软件工程师却成了难题。最终从数百份粉丝简历中挑出的十人团队,很快就因实力不足陷入困境——当得知小米MIUI团队已达200多人时,锤子团队彻底慌了。
粉头朱萧木
2013年3月,锤子首场发布会召开,首款ROM“Smartisan OS”的亮相堪称“灾难”:舞台简陋、演示拉胯,被网友批为“草台班子”。朱萧木后来坦言:
“面对铺天盖地的差评,第二天都不敢看手机。”
但争议中也藏着亮点:拟物化UI细节拉满,邮件邮戳印着锤子地址,便签引用纪伯伦诗句,连微博、淘宝等APP都重做了专属图标;解锁回弹、通话弹窗等交互设计新颖,“大爆炸”“闪念胶囊”等功能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凭借这些创新,锤子拿到郑刚与陌陌的7000万A轮融资,总算凑齐了“入场券”。
拿到钱的老罗立刻“换血”——劝退粉丝团队,扩招至270人,还挖来台湾仁宝的蔡辉耀负责软件,连雷军都没能请到的钱晨博士也加盟任CTO,带来一众摩托罗拉骨干。本以为能大展拳脚,可硬件制造的残酷远超想象:上百个零部件需对接百家供应商,老罗坚持的“三明治结构”“玻璃CNC开孔”等创新,直接导致良品率暴跌。
为保证精度,锤子选择与苹果合作的F厂代工,却遭遇对方四次涨价、恶意刁难。原来过高的工艺要求让代工利润薄如纸,F厂根本不愿配合。最终,锤子T1在发布会后三个月才缓慢出货,用户逃单率从2%飙升至80%,还因“屏幕易碎”“做工粗糙”陷入公关危机。
那场与评测机构的“世纪辩论”,虽让老罗占了口舌之利,却也引来更多黑粉,T1最终仅售出25万台,与小米、华为的销量相去甚远。
流量光环没能撑起硬件梦想,供应链的噩梦、产能的失控、舆论的反噬,将锤子逼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