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吃戏”爆火的高玉庆:爹是相声大师高英培,他却靠啃红薯爆红
更新时间:2025-08-27 13:30 浏览量:2
最近追《生万物》的人,多半被一个角色气到攥拳头——高玉庆演的“费大肚子”。这老头没别的本事,就凭“吃”成了全剧焦点:抢女儿的红薯往嘴里塞,喝邻居的玉米粥顺着下巴流,为了口饭连亲闺女的死活都不管。可偏偏是这“丑态百出”的吃相,让观众盯着屏幕骂完又夸:“演得太真了,这才是饿肚子年代的人性啊!”
谁能想到,这把“贪婪”演得入木三分的演员,爹是相声界的大人物高英培。当年高英培凭着《钓鱼》登春晚,台下掌声能掀翻屋顶;如今儿子高玉庆没靠爹的名气蹭热度,反倒靠“啃红薯”“灌稀粥”的戏码,让观众记住了“费大肚子”这张脸。
要说“费大肚子”的“吃”,可不是简单的“能吃”。剧里他总揣着袖子佝偻着背,眼神跟饿鹰似的扫来扫去,闻着饭香就挪不动脚。邻居煮玉米粥时,他装着串门往灶台凑,嘴上说“不饿”,手已经拿起最大的碗,粥烫得直哈气也不管,呼噜呼噜往嘴里灌,粥水顺着嘴角流到脖子上,就用袖子随便一抹,那急吼吼的样,真像几辈子没吃过饭。
更气人的是他对家人的狠。家里仨闺女饿得面黄肌瘦,他上桌就把碗往自己跟前扒,大女儿银子冻着脚从山里刨回块红薯,刚递到妈手里,他一把抢过去嚼得咯吱响,还嘟囔“我是顶梁柱,得先吃饱”——可他所谓的“顶梁柱”,不过是蹲门口晒太阳扯闲篇。后来银子为换粮食嫁给地主,在婆家被折磨死了,他一滴泪没掉,反倒抱怨“死了还得处理后事”。
观众越骂“费大肚子”缺德,越说明高玉庆演得妙。他没把角色演成脸谱化的“坏人”,反倒藏着层可怜:那会儿物资匮乏,饿肚子能把人熬变形,费大肚子的自私,是被“填肚子”这事儿熬没了良知。就像他抢红薯时眼里的光,不是坏,是真饿怕了——这种“又可恨又可悲”的劲儿,全靠高玉庆嚼红薯时的急、看粮食时的馋、对闺女时的冷,一点点揉进戏里。
其实高玉庆能演这么透,早有底子。他打小跟着爹高英培泡相声剧场,后台演员练绕口令、排段子,他扒着门缝看。后来拜侯耀文为师学说相声,“说学逗唱”练得扎实——相声讲究“一人演多角”,语气稍变就得换张“脸”,这本事用到演戏上,费大肚子面对地主时的谄媚、抢粮时的蛮横,不用台词就透着不一样。
2000年转影视圈时,他没少受“相声演员”的框框。开头只能演小配角:《半路父子》里卖菜的小贩,就三分钟戏,他琢磨着小贩吆喝时“拖长音又带点急”的调调,愣是让观众记了个模糊;《海洋之城》里游轮服务员,没几句词,就靠整理床品时“手指蹭着边角捋”的小动作,显出角色的细。
这次演“费大肚子”,他更是下了笨功夫。特意找村里老人问“饿肚子时啥样”,听人说“饿狠了看见吃的眼睛发直,手都抖”,就把这股“抖”揉进戏里——抢红薯时手指攥得发白,喝粥时胳膊肘抵着灶台较劲,连咽口水的频率都掐着“饿久了”的劲儿。
如今他靠这小配角火了,有人问他想不想演主角,他笑说“角色没大小,能让观众记住就中”。确实,影视圈里总有人追流量、拼颜值,可高玉庆这样的,守着相声的底子磨演技,拿小角色当回事儿抠细节,反倒凭“啃红薯”的戏码站稳了脚。
说到底,观众记恨“费大肚子”,是记恨他的自私;可记住高玉庆,是认他的实在——这世上哪有突然的爆红?不过是把别人追热度的功夫,全用在琢磨“怎么把一碗粥喝出饿肚子的苦”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