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他们曾经给观众带来一个春天!致敬70岁以上的相声演员(三十一)

更新时间:2025-07-29 00:21  浏览量:1

四、与郭荣起搭档的那些年

朱相臣与郭荣起搭档有几个特点:

一是二人是“叔侄”配,只不过是“小叔叔”“大侄子”,师叔郭荣启比师侄朱相臣还小9岁。

业内传闻二人是“有买卖没交情”。据说,二人合作之初,朱相臣演出结束,下台就玩“失踪”。原因很简单,郭荣起总打算要教教朱相臣。朱相臣不愿意听郭荣起的数落,因此总躲着郭荣起。

设想一下,尽管郭荣启是大辈,成名也稍早些,可是毕竟朱相臣不是才出道的演员,郭荣起对于捧哏似乎也不太擅长,动不动数落师侄,至少说明郭“师叔”不太留情面吧。

二是两人真正合作的时间并不长。

20世纪40年代末,郭荣起家在北京,朱相臣家住天津。1947年7月,郭荣起在天津演出期满,曾邀请朱相臣同到北京启明茶社演出。可是““在平所得不够作家中生活费用"(旧《中南报》1948.11.26 第2版),朱相臣又回到了天津。

大约1948年5月,因高负荷的演出,郭荣起积劳成疾,患了肺结核吐了血,不得不离开舞台治病养身 。适逢小彩舞骆玉笙组班去上海,约请的相声演员,朱相臣身边换成了阎笑儒。

1948年11月。朱相臣从上海回到天津短暂休整,郭荣起以函相约朱相臣赴北京演出,但“朱相臣去平后,在启明茶社演了三天,即告返津”(旧报刊原文)。郭荣起追到再次天津邀请,可是“二入研讨甚久,双方因有许多问题,于是两位老伙伴,只好再等机会合作了。”

适逢王世臣到天津演出,朱相臣“遂允其情,由下月一日(1948年12月1日)起实行合作,登台大观楼及各电台云。”

感谢新中国,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有关领导得知郭荣起患病的消息后,立即把他安排进了干部疗养院。经过三个月的积极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妻子的悉心护理下,他竟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

朱相臣和郭荣起又开始合作,1953年,二人一起参加了新成立的天津广播曲艺团。1956年,天津广播曲艺团并入天津市曲艺团,朱相臣开始与苏文茂合作。

1953年-1956年,这3年才是朱相臣固定与郭荣起合作的时间。朱相臣配合郭荣起,将《卖布头》《绕口令》《打灯谜》《婚姻与迷信》《改行》《学评戏》《打牌论》《怯拉车》《怯演讲》等许多传统节目重新进行整理、修改,特别是将《打牌论》打磨得更加丝滑,至今被称为“神作”,据说,当时周总理每次到天津观摩曲艺表演,必看郭荣起的《打牌论》。

1954年,郭荣起在《北京晚报》上看到朗德沣等人写的相声小段《夜行记》,眼前一亮。他借鉴传统段子《怯拉车》的技巧,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骑车经历,对原作进行了修改。

《夜行记》经郭荣起、朱相臣在天津首演后,观众反响强烈,迅速风靡全国。他们表演的《夜行记》,与侯宝林版本相比独具特色,各擅胜场。

给郭荣起捧哏,朱相臣充分显露了自己冷面幽默的本色,往往是虚怀若谷,冷眼旁观。郭荣起的表演风格被誉为“稳中暴脆”,沉稳中见诙谐,台风庄重大方,包袱火爆 。朱相臣则以静制动,说相声时不苟言笑,一本正经,捧哏“不仅严丝合缝且有令逗哏者意想不到之精彩”,被誉为““冷峻离奇”。

郭荣起表演艺术的逐渐成熟,与找到了朱相臣这样一位“红花绿叶”“相得益彰”的好搭档是分不开的。

朱相臣与郭荣起合作的作品,除神作《打牌论》外,《绕口令》《怯拉车》等经典段子,也在相声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未完待续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