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旅鹤擎:星光不负赶步人,岁月厚待有心人
更新时间:2025-07-24 05:22 浏览量:1
你看那德云社后台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这句话是去年冬天,我在德云社后台采访时,一位老观众对我说的。那时张鹤擎刚结束演出,正和搭档刘喆对着镜子反复打磨一个新段子。谁能想到,短短半年后,这位默默耕耘的相声演员,会因为一组庆生照走进大众视野。照片里,张鹤擎笑眼弯弯,左边是多年搭档刘喆,右边是温婉可人的妻子。这其乐融融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老话说的“家和万事兴”。但在这份温馨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坚持。
记得第一次看张鹤擎演出是在2018年。那是个飘雪的周末,广德楼小剧场里坐了不到五十人。台上的张鹤擎却像面对满场观众一样,每个包袱都抖得掷地有声。散场后,我看见他在后台认真记录观众的反应,那专注的神情至今难忘。
德云社的演员都明白,想要“成角儿”,就得耐得住寂寞。张鹤擎这些年,就像老艺人常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把基本功练得扎扎实实。有位老观众告诉我:“这些年看着他一点点进步,就像看自家孩子长大一样欣慰。”有人说张鹤擎是“一夜爆红”,这话可不对。就像种庄稼,没有春耕夏耘,哪来秋收冬藏?他的走红,是那些在小剧场挥洒的汗水,终于在短影像时代等来了收获的季节。
看着庆生照里张鹤擎幸福的笑容,不禁让人想起郭德纲常说的一句话:“一个成功的相声演员背后,必定有个贤惠的媳妇。”听后台的工作人员说,每次演出前,张鹤擎的妻子都会细心地帮他整理大褂。有次下大雨,她抱着保温桶在后台等了两个小时,就为让丈夫喝上一口热汤。这份相濡以沫的情谊,比什么“夫旺相”都来得珍贵。
从师娘王惠卖首饰支持德云社,到于谦夫人相夫教子,再到如今的“擎嫂”,德云社的“贤内助”们用行动诠释着“妻贤夫祸少”的古训。这种温暖的家风,或许正是德云社长盛不衰的秘诀。
最近总听观众问:“张鹤擎什么时候能开专场啊?”这让我想起栾云平说过的话:“专场就像炖老汤,火候不到味不醇。”在德云社,开专场是件慎之又慎的事。不是演员红了就能开,而是要像酿酒一样,等到火候正好。岳云鹏当年在小剧场打磨了十一年,才等来自己的头一个专场。
以张鹤擎现在的状态,开专场是迟早的事。但正如园丁不会急着摘花,德云社也在等待较合适的时机。毕竟,好饭不怕晚,好戏不怕等。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张鹤擎的故事格外动人。它告诉我们:成功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家人无条件的支持,是耐得住寂寞的等待。就像张鹤擎自己说的:“相声这条路,我走得慢,但走得踏实。”或许,这正是德云社演员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他们让我们看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依然有人愿意用最笨的方法,守护最真的艺术。
您看过张鹤擎的演出吗?在您心中,什么样的演员才配得上“角儿”这个称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