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仇人”的郭德纲,得到了官方认可,这一次他终于苦尽甘来
更新时间:2025-07-22 06:35 浏览量:1
前脚在国外疯狂巡演,后脚就被央视联合采访。
很难想象这居然是曾经被“人人喊打”的郭德纲收获的荣誉。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面对央视采访,他开口说出的几个字,立刻就让那些诋毁他的人无地自容。
其实早在2010年开始,郭德纲就带着自己一手创立的德云社走出了国门。
从日本、韩国,到美国澳大利亚,再到南非、坦桑尼亚,德云社的相声舞台越来越大,涉及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无论他走到哪里观众都非常多,有慕名而来的,也有多年铁粉,就连央视就曾针对他们出国巡演发布过专门报道,影响力可谓是不容小觑。
而到了今年,郭德纲又搞了一次极其大胆的尝试,他们把相声舞台从陆地直接搬到了万吨游轮之上。
郭德纲和于谦两人搭档,带着自己的相声团队和几千名观众同吃同住整整五天。
在这五天里,观众们可以一边沉浸式体验相声,一边在船上欣赏美景。
如此新奇的模式不仅吸引了不少相声迷,更是直接引来了央视的采访。
作为一名民间艺人,能得到官方媒体的注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荣誉的事情,但郭德纲对此却非常谦卑,对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他只字不提,只说是因为国家给予了他底气,才让他能大大方方的走出国门,把相声搬到国产游轮上。
不过别看他现在如此风光,在他刚出道的时候,可是个非常“不受待见”的小伙。
二十多年前,郭德纲还是个在茶馆里讨生活的相声演员,彼时他没钱没名气,演出所要用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靠他东拼西凑得来的。
由于不是什么出名的角儿,台下看他演出的观众也寥寥无几,每天光靠那么三五个人捧场,所得的收入根本不够吃饭。
可即便如此,郭德纲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对于他来说,相声这东西就是他的命根子,哪怕没人捧场,他也要说下去。
在身家攒了差不多之后,郭德纲就在北京成立了德云社。
那时的德云社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没什么好演员不说,场地也简陋的不像样。
更可怕的是,当时的主流相声圈也根本看不上他,都觉得他的相声又土又没文化,登不了什么大雅之堂。
对于这些话郭德纲并不是很在意,因为在他看来,相声就是要接地气才行,只有这样老百姓才听得进去,才更爱听。
于是他台下钻研传统段子,一边琢磨着怎么才能让这些自己的作品走进观众。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郭德纲的德云社一路壮大,成了不少观众心中的“经典”,然而好景不长,很快麻烦就找上了门。
因为相声风格非常接地气,所以一直以来郭德纲的作品就总被主流相声圈诟病,不少相声大咖甚至还觉得他的相声“又俗又LOW”,更有甚者还联合其他人一起“孤立”起了郭德纲。
2000年那段时间,相声圈的“反三俗”愈演愈烈,而矛头也直指郭德纲和他旗下的德云社。
主流相声演员公开批判他,不少电视台“封杀”德云社的节目,之后德云社的资源就一落千丈,演出机会越来越少,而郭德纲本人更是被整个行业孤立,压力大到根本喘不过气。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原因,德云社内部也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几员大将接连出走,郭德纲倾力培养的“接班人”曹云金,甚至选择在他生日那天公开叫板,悉数了一箩筐的“罪状”,势要跟郭德纲分道扬镳。
没有演出糊口,手下最得力的弟子也开始另起炉灶,彼时的德云社可以用“惨”字来形容了。
可就在外界都准备看他们笑话的时候,岳云鹏却突然站了出来。
虽说那时的他还不足以称为郭德纲的得意大弟子,可他却胜在“有特色”,他耍贱卖萌的相声风格,意外戳中了观众的笑点。
而岳云鹏的意外走红,不止帮他自己抬高了身价,也让德云社拥有了翻盘的资本。
打从那时候开始,大批年轻粉丝涌入德云社,买他们的票,追他们的综艺。
那段时间德云社的商业多到数不过来,他们的舞台也从北京的小剧场,一路扩张到全国各地,票房一场比一场火爆。
随着“德云社”这个金字招牌越来越火,郭德纲就趁热打铁推出了不少年轻的相声演员,而这些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不少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不过郭德纲显然不满足在相声圈,在推出了不少相声演员之后,他就开始带着自己手下的弟子们开始进军娱乐圈。
综艺节目、影视剧,甚至是跨界合作,只要是能想到的形式,他们几乎都参加过。
虽说对于这些行为外界的评价喜忧参半,但归根结底,德云社的名头算是彻底打响了。
如今他们靠着这些名气,继续为中国文化输出做贡献,也算得上是一种“反哺”了。
信息来源:
话匣子FM《【爱达·魔都号德云社主题航次上海启航】 “相声是国产的,邮轮也是国产的,这就是文化自信!”北京#德云社 创始人#郭德纲 携德云社主力团队,登上#爱达邮轮 旗下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打造别开生面的海上相声专场。》
新华网《中国相声走进非洲德云社在坦桑尼亚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