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的纷争不断,冯巩为何选择沉默,
更新时间:2025-07-14 07:32 浏览量:1
文|加贝才来
“侯宝林大师将相声引入高雅殿堂,郭德纲则把它带到了大众浴室。”
在相声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做法。一方是希望以“雷霆手段”改变不良风气、推动传统艺术发展的先锋,而另一方则选择“明哲保身”,认为只要风波未至不可收拾的地步,就可以默默装傻。这样的对立,既与当前相声界的领军人物郭德纲息息相关,也使得事情变得更为复杂。
时间回到2006年,姜昆以曲协主席身份主动向李金斗等前辈提出“反三俗”的倡议,并于2007年正式发布呼吁,号召同行共同抵制低俗内容。他的出发点无疑是希望相声行业能够向好发展,且其提案也符合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由于他与郭德纲之间的一些私人恩怨,这一举措在很多观众眼中却显得像是“公报私仇”。
尽管姜昆的出发点良好,许多人依旧不买账,认为他是在刻意针对郭德纲及其德云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冯巩,他在接任曲协主席后虽名义上占据重要位置,却似乎未有实际行动。他的做法让人感到消极,像一位“甩手掌柜”,在相声界的纷争中选择沉默。
虽然郭德纲的德云社在某种程度上看似一家独大,但他所代表的“非主流相声”始终无法与主流派相提并论。与此同时,相声界内各家互有争斗,诸如苗阜王声的青曲社、侯氏相声、常氏相声和杨氏相声等都有自己的观点,如同郭德纲所言:“同行是冤家。”而冯巩对此的沉默,也让人质疑他是否履行了作为曲协主席的责任。
冯巩出身相声,却不再活跃于舞台,甚至投身于短视频与网红事业。在公众眼中,他的选择似乎是为了避开麻烦,而非主动作为。面对相声界的争吵与斗争,冯巩选择置身事外,给人一种“缩头乌龟”的感觉。这种态度引发观众对他“德不配位”的质疑。
近年相声界的争论不断,尤其是郭德纲与其他相声演员间的摩擦,此起彼伏。而冯巩的沉默,让人怀疑他在这个位置上的价值,究竟是在聪明地避开风险,还是在逃避责任?
相对于姜昆和冯巩,谁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答案似乎并不简单。无论未来相声界如何演变,关键在于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取舍,以及对艺术本身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