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少华葬礼看相声门派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5-07-13 14:46 浏览量:1
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去世,今天举行了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冷冷清清,院子空荡荡,来的人不多。
大伙儿都纳闷。杨少华是谁?说相声的,辈分挺高。按理说,这么大岁数老艺人走了,又是干了一辈子相声,送行的人该不少。结果呢?看网上传的现场视频,真没见着几个叫得上名字的同行。
大家最熟知的那些人,都没露面。像冯巩,姜昆,侯耀华,这些常在电视上见的,一个都没去。这就奇怪了。
人走了,尤其像杨老这种有辈分的老先生,正常来说,他所在的“中国曲艺家协会”,该出来操持操持。这不是硬性规定,但属于老理儿,也是人情。起码该组织一下,让后辈同行过来送送,场面能好看些,对家属也是个安慰。结果,曲协这次好像没啥动静。挺意外的。
为啥会这样?大伙儿心里其实都猜到了点。相声这行,特别讲究师承门派。拜过谁当师父,就算入了哪个“门”,说话做事都得讲这个身份。杨老呢,活了一辈子,在这个圈子里,身份位置很特别。他辈分是高,但他这一支,好像跟现在曲协里主流的那几个派系,关系不深。
这说白了,就是有门户之别,有隔阂。别看平时在台上说学逗唱热热闹闹,台下各门各派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候谁和谁好,谁和谁不对付,都是老传统留下来的东西。
姜昆没露面,可能是不想惹麻烦。侯耀华这边,大概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和杨老那边交集少。冯巩是侯宝林大师的后人,身份高,和杨老这边不是一个路子。曲协作为管事的单位,大概也是看现在谁主事儿、谁说得上话,和杨老这边关系淡,所以就不太愿意去安排这个仪式。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有人看了说,真现实!有人说,这圈子里的规矩,看来到今天还是老样子。有人说,这事看着心里不舒坦,人情味薄了点,不爽啊!
我们老百姓家里办事,讲的是个情分,是个人心。亲戚朋友远的近的,能来的都会露个脸,帮帮忙,说说话。这是人之常情。杨老也是相声界的“家里人”,到了送他走的时候,本应是所有相声界的“家里人”都该来送送,哪怕就是点个卯,表表心意。结果呢?该来的一些“家里长辈”——那几个领头的人物没来,那管事儿的“家族长辈”曲协也没出面张罗。这感觉,就像家里办事冷冷清清,很没面子。
杨老一走,相声又少了一本活字典。台上没了他的声音,台下告别也冷冷清清。这事儿本身不算大,但看得清楚:老的传统规矩、圈子里门派的影子,到今天还在那里。它影响了本该有的人情冷暖。
说到底,送别一位老人,本该是简单的事。但相声圈子里那层看不见的纱,隔开了一些人。面子、规矩、关系亲疏,这些比一个老人最后的热闹场面更重要?这问题,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答案。杨老说了大半辈子相声,逗乐了无数人,最后一程,确实少了点同行们捧场的动静。他的包袱再响,这次也没人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