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三禄到郭德纲,相声界师承比天大!无门户难立足?答案在这!
更新时间:2025-07-12 04:14 浏览量:1
您可曾好奇,为啥在相声界,一提谁是谁的徒弟,大家都一脸了然,仿佛这背后藏着天大的秘密?没错,这师徒关系和辈分,在相声圈里那可是至关重要,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其中的门道。
相声这门民间说唱曲艺,真正成型是在清朝。普遍认为,它是从唐代的 “参军戏” 发展而来,经过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演变,到清咸丰、同治年间,逗笑的内容与形式成熟起来,行规、行话和基本体系也都建立了,这才有了如今咱们看到的相声模样。
而北京人张三禄,被尊为现代相声的祖师爷,他活跃在 19 世纪中期,凭着一张巧嘴在街头巷尾说书讲笑话,从他开始,相声的师承关系就有了详尽的记录,到现在已经传了九代。您知道吗?他的徒弟朱绍文,艺名 “穷不怕”,可是把对口相声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
其实,不光相声界看重师承,京剧、评书等曲艺形式,也都有拜师收徒的习俗。据说这习俗还和青红帮的规矩有点渊源。在过去,江湖艺人生活不易,就拿清末来说,撂地演出的艺人常常被地痞骚扰,为了抱团取暖,就慢慢形成了这种讲究师承的传统。
那相声拜师都有啥规矩呢?这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是 “引、保、代” 三师制度。就说 2004 年郭德纲拜师侯耀文那次,引师是评书名家李金斗,保师是相声前辈石富宽,代师是京剧演员师胜杰,三位都是圈内德高望重的人物,这阵容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有了三师还不算完,还得有个正式的“摆知仪式”。啥叫摆知呢?简单说,就是让大伙知道,这师徒关系正式确定了。2018 年岳云鹏收徒时的“摆知仪式”就很典型,在北京一家老字号饭庄办的,来了不少相声界的前辈。
摆知仪式上,供桌上要摆上祖师爷 “穷不怕” 朱绍文的牌位,有的还会摆上关羽关二爷的牌位,取其忠义之义。仪式开始,师徒和三师等人先共同向上叩拜,然后徒弟分别叩拜师傅和三师。接着,师傅宣布收徒决定,介绍三师和徒弟的字派,最后大家入席。
那您可能要问,费这么大劲拜师,到底有啥好处呢?好处可不少。首先,能学到真手艺。师傅会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表演技巧、段子创作等本事,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其次,在江湖上能有个立足之地。有了师傅和门派的背书,走到哪儿都有人照应。再者,生活也能有个保障。过去徒弟出师后演出的收入,头几年要交给师傅一部分,算是报答师傅的教导之恩,同时师傅也会在徒弟困难的时候拉一把。就拿马三立老师来说吧,当年拜师周德山后,不仅学到了《报菜名》等经典段子,还靠着师傅的人脉,在天津卫的茶馆里站稳了脚跟,这才有了后来的 “相声泰斗”。
说到这儿,咱就得提提相声的辈分了。相声界的辈分,是按照 “德寿宝文明” 这些字来排的。比如第四代的 “相声八德”,像马德禄;第五代的马三立是 “寿” 字辈;第六代侯宝林是 “宝” 字辈;第七代马季是 “文” 字辈;第八代姜昆、郭德纲是 “明” 字辈等等。一直到现在的年轻一代,每一代都有杰出的相声艺人,传承着这门艺术。
举个例子,郭德纲是侯耀文的徒弟,侯耀文是赵佩茹的徒弟,赵佩茹是焦寿海的徒弟,这么一路往上追溯,就能清楚地看到他的辈分。再比如张国立,虽说他也说过相声,但因为没经过正式拜师,所以在相声门里,就谈不上辈分。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严谨的师承关系和辈分体系,相声这门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历经百年而不衰。您觉得这种严格的师承制度,对相声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参考资料:
相声 (一种民间说唱曲艺)_
摆知 (相声师徒传承关系确定的仪式)
相声师承关系总表_百科(抖音百科)
《没有门户,再有名也是业余相声演员》
《郭德纲拜师侯耀文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