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杨少华生前常念叨,马老说我有饭,背后的相声传奇你知道吗?

更新时间:2025-07-12 18:40  浏览量:1

谁能想到呀?94岁杨少华走前攥着儿子的手,反复念叨的还是“马老说我有饭”。

1982年北京长安大戏院,马三立的“相声百年专场”挤得墙根都站满了人,杨少华蹲在后台角落,正擦着马老的茶杯——他是天津曲艺团借调过来的杂工,演员表里压根没他名字。

杨少华这辈儿不容易,1931年生在北京穷胡同,爹死得早,12岁去西单商场修鞋,偷偷听旁边相声社的《打灯谜》,被师傅骂“不务正业”辞退,幸亏焦寿海先生收留,当杂工顺带学段子。

18岁调去天津轧钢厂当钳工,胳膊抡大锤抡到肿,每晚还去公园说《论捧逗》,赚几毛钱补贴家用——四个儿子加收养的一个,一家六口全靠他那点工资,日子紧得连煤球都数着烧。

马三立为什么帮他?当时马老已经是“相声泰斗”,《买猴》《逗你玩》火遍全国,偏瞧得上杨少华的“蔫哏”——慢半拍的语气,咧嘴笑的模样,像巷子里卖冰棍的老头,接地气。

那天演出前,马老盯着他的破大褂说:“宝贝儿,去借件新的,跟我上台”,杨少华吓得直摆手:“我哪行啊?”马老拍肩膀:“你行,我罩着你”!

“老爷子的蔫哏是真戳心,小时候听他跟杨议说《肉烂在锅里》,我爸笑到把碗摔了”——网友@天津小老坦儿。

“马三立那句话比任何奖状都金贵,相声界的传承是前辈拉后辈一把”——网友@相声迷老周;“虽然晚年有争议,但老爷子一辈子没忘恩,这就够了”——网友@北京大妞儿。

我觉得杨少华的故事,就是相声界的“活化石”——没有马老的“扶一把”,可能没后来的“蔫哏大师”。

没有他自己的“拼一把”,也不会有《阳光的快乐生活》里的“老杨头”。他的笑里藏着苦,苦里熬着甜,这才是老百姓最爱听的相声。

杨少华和马三立的这段恩义,你还记得吗?评论区聊聊你最喜欢他的哪个段子,咱们一起怀念这位“蔫哏老头”。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