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杨少华和妻子朱志英合葬,豪华墓地曝光,与多名相声名家为邻

更新时间:2025-07-12 05:17  浏览量:1

“哎,这不是劳斯莱斯和宾利组成的灵车队吗?”

“你没看见无人机在天上飞着拍嘛,那是杨少华老师的送别仪式。”

7月11日,天津武清,一场不同寻常的告别仪式悄然展开。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披麻戴孝,更没有黑白照片。取而代之的,是一口鲜红的棺木、红布包裹的骨灰盒、以及从街头望不到尾的豪车送行队伍。

这不是谁家的婚礼,而是94岁相声泰斗杨少华的“喜丧”。

红色,是喜事的颜色。老爷子这一生,说了一辈子段子,带来无数笑声,走的时候,也要红红火火,像是最后一场谢幕演出。

可你知道吗?这场“谢幕”,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悄悄排练好了。

很多人不知道,杨少华的爱人朱志英早在多年前就离开了他。

那时,杨家人就为她选好了安息之地——天津市武清区的永安公墓。一块独立的墓地,面积不小,四周绿植簇拥,鲜花环绕,红褐色的石材围栏整齐堆砌,连台阶都显得庄严大气。一看就是用心选的地方。

更值得一提的是:那块墓碑上,早早就刻上了杨少华的名字。

不是迷信、也不是预言,而是一个老派男人对妻子的承诺——“我最后,也要陪你一起睡。”

当年朱志英下葬时,杨少华站在墓前,沉默地望着石碑良久。有人说他心里在憋段子,也有人说他是在想:以后再见,就是在这里了。

如今,老两口终于又住到了一起,没了舞台灯光,却有了永恒的陪伴。

杨少华的相声,不是书卷气那一挂的。他的段子,像是街角小卖部老板娘说的趣事,像是大爷喝茶时顺口念叨的“糗事”,总是带着点“蔫坏”,却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他跟儿子杨议搭档,一个装傻、一个接梗,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你说我是不是糊涂了?”

“不是,是一直就没清醒过。”

就是这样接地气的对白,让无数观众笑着笑着就想起了自家老头子。

可谁知道,杨少华年轻时为了这份“笑业”,吃了多少苦?

他出身贫寒,最早在旧社会的茶馆里跑龙套,后来跟着相声前辈学艺,常常一顿饭都吃不上。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站在台上,说段完整的相声,不被轰下来。

直到70多岁,他才真正“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老宝藏”。

这时候他已经白发苍苍,却依然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有人说他是老顽童,有人说他是相声界的“段子爷爷”。可他自己从不当回事——“我就是说点小玩意儿,能让大伙笑笑,就值了。”

永安公墓,不是普通的墓地。

这里长眠着中国相声史上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常宝庭、苏文茂、李润杰……个个都是响当当的角儿。

常宝庭,人送外号“三蘑菇”,是中国首位国家级相声非遗传承人,杨少华年轻时曾听他说段子,偷偷记了好几个包袱。

苏文茂,快板与相声双修,文化底子深厚,是杨少华极为敬重的同行。

李润杰,更是杨少华私下常提到的“老帮菜”。

如今,杨少华也搬来了,住进了“相声名家宿舍楼”。这些平日里在舞台上互相抖包袱的老搭档,如今终于能在地下继续“唠嗑”。

也许你想象不到,在永安公墓的某个晚上,一群老头子围在一起,继续抖着段子,笑声能把天上的星星都震下来。

杨少华的葬礼,不只是一个人的谢幕。

它是一种文化的退场,也是新一代相声人的“接棒”信号。

车队有多长?无人机有多少台?棺材用红布包了几层?这些细节,不只是排场,而是一种“尊重”。

尊重一个说了一辈子相声的老人,也尊重他背后那段活色生香的市井文化。

如今的娱乐圈,段子满天飞,可真正懂得“说段子”艺术的人,越来越少。杨少华的离去,不只是一个人走了。

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风格的消失。

有人说:“人这一生,要么做个英雄,要么做个喜剧演员。”

杨少华两样都做了。

他是英雄,因为他守住了相声的底线;他是喜剧演员,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不经意的笑。

他用一生证明:段子,不是为了嘲讽,不是为了热搜,而是为了让观众在生活最灰暗时,能咧嘴笑一笑。

老爷子走了,但他的段子还在,他的“蔫坏”劲儿还在,他那张无辜脸背后的“包袱”还在。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