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惊闻!94岁相声泰斗杨少华走了,这些经典你肯定看过!

更新时间:2025-07-11 18:54  浏览量:1

家人们,今儿早上刚打开手机,一条消息就像颗小炸弹,“哐当”一下把我炸懵了——相声演员杨少华老爷子走了,享年94岁!这消息一出来,我脑子里就跟放电影似的,全是他那些让人笑出眼泪的经典作品。咱中老年朋友,谁没在电视前、收音机旁,被他的相声逗得前仰后合过?那他到底有哪些作品,能让咱们这么多年都忘不了呢?别急,咱慢慢唠。

一、初入相声门:从“偷师”到登台

杨少华老爷子1932年出生在北京,家里穷得叮当响,13岁就在西单鞋厂当学徒。那时候,他住的地方离启明茶社特别近,每天都能听到茶社里传出来的相声声,那叫一个热闹。他心里痒痒得不行,可没师傅教咋办?这老爷子机灵,就偷偷在茶社外听,还拿糖果“贿赂”认字的小孩,教他《报菜名》。后来,他进了启明茶社学艺,白天在钢厂抡锤子当钳工,晚上就撂地儿说相声。一家五口挤在9平米的小屋里,儿子们吃饭跟狼似的,他还得苦笑着说:“那会儿啊,能让孩子吃饱就不错了。”就这么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在相声圈里扎下了根。

二、“蔫哏”宗师:装傻充愣的智慧

要说杨老爷子的绝活,那得是“蔫哏”。别人捧哏是机灵抖包袱,他偏要装傻充愣,慢半拍接话,把市井小人物的狡黠演得那叫一个绝。1990年代,他和赵伟洲搭档演《枯木逢春》,他演个老木头,那表情、那动作,把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这节目巡演了200多场,50万人次观看,60多岁的他成了“蔫哏宗师”。有一回演出,他忘词了,可人家不慌不忙,现场编了个包袱,把观众逗得更乐了,这应变能力,不服不行!

三、父子搭档:赛场上的冠军

杨老爷子和儿子杨议搭档,那也是一绝。2003年,他们演的《肉烂在锅里》在央视相声大赛上拿了一等奖。这节目里,他演个抠门老头,一撇嘴一瞪眼,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台下观众边拍大腿边喊:“这老爷子,绝了!”他们父子俩在台上配合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要干啥,这默契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四、荧幕“国民爷爷”:《杨光的快乐生活》

对很多中老年观众来说,杨少华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就是《杨光的快乐生活》里的“杨丰年”。这个系列剧拍了九部,他演个爱占小便宜、但心地善良的老头。有一集,他偷吃儿子的炸鸡腿,被逮住后梗着脖子说:“肉烂在锅里,肥水不流外人田!”观众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可笑着笑着又觉得亲切——这不就是咱家老爷子吗?这角色让他成了“国民爷爷”,走进了千家万户。

五、春晚舞台:94岁的“老顽童

2018年春晚,87岁的杨少华和林永健演小品《为您服务》,演个急着取钱又忘密码的老头。他颤巍巍地举着存折,念叨“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全国观众都被这个“老顽童”圈粉了。可谁能想到,2025年7月9日,他上午还在37℃高温下坐着轮椅剪彩,中午拍吃淀粉肠的广告,下午就走了。网友心疼地说:“94岁还被折腾,老爷子太拼了。”但也有人感慨:“他这一辈子,就是把乐子带给大家,走也走得热闹。”

家人们,杨少华老爷子这一辈子,就像一部精彩的相声集,从鞋厂学徒到相声大师,从撂地儿说相声到登上春晚,把“蔫哏”演成了艺术,把市井小人物演成了经典。他常说:“相声就是让人乐的,乐完了能琢磨点事儿,那就值了。”如今,舞台的灯灭了,可他那些经典台词还在耳边回响——“肉烂在锅里”“嘛钱不钱的”。

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笑声,陪着几代人度过了无数个欢乐的夜晚。老爷子走了,但他的作品,会一直留在咱们的记忆里,成为岁月里最温暖的注脚。下次再看到《杨光的快乐生活》重播,或者听到哪段相声里有个“蔫了吧唧”的老头,记得跟身边人说一句:“看,这是杨少华,咱的老朋友。”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