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笑别津门:盘点杨少华的艺术搭档,见证一代相声名家的传奇之路

更新时间:2025-07-11 00:53  浏览量:1

2025年7月9日,94岁的相声名家杨少华在天津家中安详离世,在午睡中悄然告别舞台。从贫苦少年到“蔫哏”巨匠,他的艺术生涯因与多位搭档的珠联璧合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透过他生命中的五位搭档,重访那段笑声与汗水交织的岁月。

杨少华接触相声很早,但长期籍籍无名,中间还改行到工厂当工人。上世纪70年代调入天津市曲艺团后,杨少华曾经为相声泰斗马三立捧哏。

马三立与杨少华的初次合作,表演的是传统段子《开粥厂》,沿袭了“马泰斗”晚年擅使单边活的特点,旁边的杨少华几乎无台词,被观众调侃为“台上听相声第一人”。可是,下台后,马三立对杨少华说:“宝贝,你有饭吃了。”

马三立的提携,增加了杨少华的知名度,马三立的话也让杨少华感激了半辈子。

20世纪70年代,杨少华开始为马三立的儿子“少马爷”马志明捧哏。两人配合默契,在第二届津门曲荟表演了《戒烟》《地理图》等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马志明的犀利逗哏与杨少华“漫不经心”的捧哏形成奇妙反差,可惜二人因性格冲突最终分道扬镳。后来,两人一起参加电视节目,也算“一笑泯恩仇”了

1977年侯长喜调入天津市曲艺团,拜师马三立大弟子阎笑儒。当时杨少华刚结束与马志明的合作,此时天津曲艺团人才济济,两人因团内演出安排多次同台,成为阶段性搭档。

两人合作集中于​传统相声的整理与再创作​​,侯长喜的文本改编能力与杨少华的蔫哏表演形成互补,代表作品《卖棺材》等。

2005年,侯长喜收徒韩云飞,杨少华应邀出席,证明两人当年合作比较愉快。

上世纪90年代初,杨少华迎来艺术蜕变的关键搭档—“狗神”赵伟洲。

赵伟洲为杨少华量身打造了《枯木逢春》《危言耸听》《最佳顾客》等段子,按照相声行话,就是把“包袱口”全留给杨少华了。,《枯木逢春》里那句引爆全国的“我要开花”,让花甲之年的杨少华“一举成名”,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典型的“夕阳红”。

杨少华慢条斯理、蔫了吧唧、木讷表情中造成的反差式幽默,收获了不少拥趸。

只是,二人合作的时间也非常短,很快就裂穴了。

2003年起,杨少华开始为自己的小儿子杨议捧哏,共同创作并演出了《夕阳红》《贺岁片》《脑筋急转弯》等深受观众喜爱的相声作品。同年,他与杨议合作表演的对口相声《肉烂在锅里》参加了第二届CCTV“迎客松杯”电视相声大赛展演,广受好评。

二人作品常以家庭关系为切口讽刺社会问题,以血缘默契为基底,成功印证了“上阵父子兵”的民间智慧,也为曲艺传承提供了家族化实践的鲜活案例‌,也侧面证明了“海清”(没有拜师)是可以说好相声的。

当94岁的老人在夏日的午睡中离去,他留给世界的并不全是悲伤,而是荧幕上永远撅起的嘴角,与各位搭档合作时呈现的不同风格品相声,以及那句回荡在时光中的:“我要开花!”

江湖犹记蔫哏韵,岁月长留逗趣声!

杨老爷子一路走好!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