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杨少华离世,从相声名家到带货工具,流量裹挟下的老人
更新时间:2025-07-11 00:41 浏览量:1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个曾用一句“逗你玩”逗乐几代人的相声名家,竟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谢幕。据网上流传的视频看,杨少华在去世前12小时,曾被推到35℃的烈日下参加开业剪彩,身形瘦削如纸,面部发黑。
去世前3小时,他的账号还更新了一条带货视频,镜头里他咬着淀粉肠,眼眶泛红,儿子在一旁自顾自吆喝卖货,对他的难受表情视而不见。
从“相声大家”到“带货工具”,从舞台上的从容到镜头前的木然,杨少华晚年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唏嘘。
当“儿子们榨干了老爷子最后一口气”的骂声刷屏时,不仅是后代“吸血”的批判,还有对难以“体面老去”担忧。
杨少华的名字,曾与相声界的黄金时代紧密相连。
杨少华少年时拜郭荣起为师,中年时与马志明搭档创作出《地理图》《夸住宅》等经典作品,晚年凭借《杨光的快乐生活》里“杨丰年”一角家喻户晓。
那时的他,在舞台上往那儿一站,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就能让观众笑中带泪,杨少华身上有着老一辈艺术家的从容与通透。
然而本该是尽享天伦之乐的后半生,杨少华却变成一个“流量工具”。
他的社交账号叫“杨爷爷的快乐生活”,这不仅是蹭了《杨光的快乐生活》的热度,也讽刺了起这个名字的人,杨少华真的快乐吗?
当然是真正的快乐。
每一场直播,每一个视频,杨少华永远都在带货。从饮料到干果,甚至连他没牙的嘴都成了“软广道具”。当他的儿子举着零食问“好吃吗”,杨少华皱着眉还没有做成任何举动,镜头便切到了下一个产品。
杨少华的孩子完全将他当成骗取网友信任的工具,无时无刻不在榨取杨少华最后一点价值。
7月9日上午,94岁的杨少华坐在轮椅上被推到烈日下,周围人忙着与现场观众打招呼,没有一个人想着给他撑一把伞。
杨少华就像那种利用完随便丢弃在一别的“工具”,有在场路人拍下杨少华当时的状态,他低垂着头,皮肤被晒得发亮,整个人看着有些昏昏沉沉。
然而该商家发文时还宣称“状态挺好”,直到下午杨少华去世的消息传来,这段视频才被匆匆删除。
更刺眼的是杨少华生前最后的带货视频。
画面里,杨少华嚼着淀粉肠,表情痛苦得像在吞咽玻璃喳,儿子却在一旁兴奋地呼喊网友购买,丝毫没注意父亲的痛苦,也许他的儿子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该视频最终因被网友的谩骂而删除,但转载的画面还是进入大众眼中,让人不禁感到难过,一个丧失了话语权的老人,被亲情裹挟着成了直播间里会喘气的“人形立牌”。
杨少华的名气成了家人吸血的“流量工具”,他瘦弱的身体也成了打向网友的“同情牌”,杨少华直到死亡都在被他的家人榨取最后一滴血。
杨少华的遭遇并非孤例。在流量经济席卷的当下,“老人带货”早已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打开短视频平台,总能刷到步履蹒跚的老人被架到镜头前,在子女的催促下说“家人们买它”,身患重病的老人强撑着精神,配合着完成一场“感人肺腑”的直播。
甚至有些已经失去表达能力的老人,仅仅因为“有辨识度”,就被日复一日地推到镜头前,成为子女的“流量密码”。
越来越多的老人生活在镜头下,老年人被资本与流量裹挟着逐渐成为一个“可变现的工具”,他们的年龄、健康状况都被换算成了等价的货币。
杨少华的老年生活让“如何体面的老去”成了大部分的焦虑,衰老和死亡反而变得不那么可怕,老后被家人当作“资源”分配,榨干最后一点价值才是真正的噩梦。
有人就说:“我又不是明星,不会有人看的。”然而网络上有多少“网红爷爷和奶奶”在此之前不是一名普通人呢。
生病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出镜,没病的老人坐在破房子中,并配上煽情的文案直播卖货,这一画面早已屡见不鲜了。
起初他们可能是自愿出镜,想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一星半点的财产,但到了最后高强度的镜头生活,凌晨两点还在直播的身影是否还是自愿呢。
有人说“这是家事,外人不该干涉”,但当“家事”突破了人性底线,就成了公共议题。
杨少华的账号有百万粉丝,他的带货视频有千万播放,这意味着他的晚年被暴露在公众视野里,他的遭遇早已不是私人领域的事。
公众的批评本质上是在捍卫一种价值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老人都不该被当作工具,体面老去,是每个生命都该拥有的权利。
94岁的杨少华终于可以“清静”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能找回属于“杨少华”的尊严,而不是谁的“带货工具”。
信息来源:杨少华讣告发布:因病抢救无效逝世!其子账号1000多个视频已不可见
2025-07-10 11:07·潇湘晨报·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