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圈哏事儿:亲爷爷是自己的亲师爷
更新时间:2025-07-10 13:55 浏览量:1
相声界在拜师话题上经常被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父亲不能收儿子为徒,在相声界的发展史上,的确没有出现过父亲收儿子为徒弟的情况(有争议的暂且不说),也就是自己的师父不能是自己的父亲,但是对于师爷却没有这样的规矩。有意思的是,相声界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父亲虽然不是儿子的师父,可爷爷却是孙子的亲师爷。在相声界就有这样几位,师爷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爷爷。
能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有严苛条件的,最关键一点就是必须是曲艺世家,至少有两辈人从事相声行业,另外爷爷这一辈还得有徒弟,最好是争气的徒弟。
虽然这种现象极其少见,但还是有的,我们捋一捋。
先说马三立大师:他15岁开始说相声,独创了“絮叨式表演”,用家长里短折射世态炎凉,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马三立先生一生养育了八个子女,但只有长子马志明继承了他的衣钵,如今是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人称“少马爷”。
马三立有两个孙子说相声,马六甲和马小川。马六甲是马志明的儿子,马小川是马志良的儿子。马三立不允许马志良说相声,因为他脸上没有买卖。捎带着马小川自己也没说相声,大学上的是外国语专业,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因此长期以来并不被大家所熟悉。马小川师父是常宝丰,等于马三立成了马小川的师爷。马小川是80后相声演员,可以说是文字辈拜师最晚的,这一拜师,亲爷爷也就成了自己相声门的亲师爷了。(1951年,常宝华拜马三立为师,成为马家相声弟子,1985年,常宝丰也拜马三立为师,成为自己四哥的师弟。)
而马六甲呢,师父是王派快板创始人王凤山先生。马志明先生的师父是朱阔泉,朱阔泉的徒弟有王凤山、侯宝林和王宝童等人。
也就是说,马六甲是马志明的大师兄王凤山的徒弟,马六甲是朱阔泉的直系再传弟子,马志明则是马六甲的同门师叔。
这样一来,马志明和马六甲父子俩就都算朱阔泉门下传人了。开个玩笑,真要较真的话,马六甲在朱阔泉门下的地位甚至要比父亲马志明高一些,因为马六甲是朱阔泉大徒弟王凤山的弟子,而马志明只是王凤山和侯宝林的代拉师弟,按照江湖规矩其地位比直系弟子稍差一些。
还有,如果从师爷朱阔泉那里论,马六甲和马季、师胜杰等人也算是同门师兄弟,马六甲还是姜昆的正牌师叔呢。
顺便说一下侯耀华,侯耀华既是目前侯家的负责人,也是常家常宝华的弟子,同时也是马家马三立的徒孙。侯耀华不仅是常家常宝丰的同门师侄,也是马家马小川的师兄弟。
说到侯家,要说说侯耀华的儿子侯军,侯军出生在相声世家,不仅起点比别人高,只要稍微努力就能够出人头地,但却偏偏剑走偏锋,要去当厨师。侯耀华曾经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继承家族的相声事业,成为侯氏相声的第三代传人。他从小就对侯军进行严格的训练,从形体到基本功,都要求尽善尽美。但无奈侯军对相声并不感兴趣,更喜欢的是厨艺,喜欢在灶台前创造美味佳肴,看着家人享受美食的快乐,高考填志愿时,侯军毅然选择了烹饪专业。
侯耀华无法理解儿子的选择,认为儿子的择业与侯家的艺术氛围格格不入。他希望儿子能够站在舞台中央,享受掌声和鲜花,而不是躲在厨房里,与油烟和锅碗瓢盆为伍。而侯军则认为父亲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选择,他渴望的是自由和快乐,而不是被家族的期望所束缚。侯耀华铁血相逼,侯军都是无济于事,父子俩的亲情破裂,关系也直接降临到了冰点,父子俩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侯军最终离家出走。
侯军顺利进入大学学习烹饪,大学期间他与父亲几乎没有联系。毕业后侯军进入北京民族饭店工作,并成为一名烹饪讲师,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厨艺的世界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虽然侯军并没有说相声,但是侯军却在相声界有师承,他师父是相声文字辈的名家师胜杰先生,师胜杰先生曾于1984年跳门拜师在侯宝林门下,成为侯宝林大师的关门弟子,而侯军又拜师在师胜杰门下,则侯宝林就成为了侯军相声门的亲师爷了。
由此可见,真正“继承”马家相声的是马小川,“继承”侯氏相声的是侯军,可惜侯军和马小川一样都没有说相声的天赋。
在相声界,除了我们熟悉的马、侯、常三大家族,在东北还有个相声的冯家门。东北相声冯家门的创始人叫冯昆治,冯老先生和北京老相声艺人高闻元关系要好,而高闻元的三个儿子高德光、高德明和高德亮都拜师在冯昆治门下,这兄弟仨中,高德明能耐最大。高德明收徒冯大荃,冯大荃的父亲是相声艺人冯振声,冯振声的父亲便是冯昆治,也就是按照相声界的规矩,冯昆治是冯大荃的亲师爷,自己的亲爷爷,同时又是相声师门的亲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