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他们曾经给观众带来一个春天!致敬70岁以上的相声演员(二十七)

更新时间:2025-07-09 23:19  浏览量:1

原名张宝康,艺名小张麻子,与相声大师侯宝林齐名,合称“北侯南张”;也曾与刘宝瑞等并称“刘(宝瑞)关(立明)张(张永熙)”。在南方观众中享有声望,被被誉为相声界的“江南旗”。

张永熙的一生,命运多舛,令人唏嘘。

一、苦难的童年与学艺经历

1923年,张永熙生于北京留学路板章胡同的贫民窟。婴儿之时,母亲离世,张永熙甚至连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

不久,父亲再婚,将他抛弃,襁褓中的他只能与祖母(父亲的养母)相依为命。“奶奶用酸豆汁儿和窝窝头把我喂大”,张永熙的这句晚年自述道尽辛酸。

9岁(虚岁)时,经人引荐,张永熙拜赵少舫(又名赵寿舫,卢德俊的徒弟)为师,学习相声。因为张永熙得过天花,脸上有斑点,师父给他起艺名“小张麻子”,与“相声八德”之一的张德泉(马三立外祖父恩旭的徒弟,“万人迷”李德钖的捧哏)稍作区别。

张永熙随师父辗转北京、大同、绥远等地流浪卖艺,练就了十八般功夫——贯口、柳活到京胡、三弦,甚至“白沙撒字”的街头表演技巧。

侯宝林曾提到过相声有门基本功:定场诗、开门柳儿、白沙撒字、太平歌词、逗哏、捧哏、单口相声、群口相声、杵门子(要钱)、双簧、口技和数来宝,除了口技之外,张永熙都做到了既会又精,几乎成为了全能艺人。

张永熙年轻时曾经在张家口电台每日演播相声,演出的曲目非常丰富,子母哏、贯口、腿子活儿、柳活儿以及数来宝、太平歌词,表演起来均能潇洒自如。不仅能娴熟地学演唱各种戏曲,还能够演奏京胡、四胡、三弦和打击乐器等。

行内公认,张永熙的学唱和相声大师侯宝林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二、“刘关张”和“南张北候”的由来

1950年,张永熙南下南京,迎来艺术转折点。

他与关立明(也作“关立铭,”陶湘九的徒弟)搭档在南京红楼书场首演,一炮打响。

二人一起加入南京曲艺工作团(一作队),与刘宝瑞、高元钧等成为团队里的主要演员。两人的对口和刘宝瑞的单口在秦淮河畔掀起了相声热浪,树起了一道绚丽风景。被观众亲切地称为“相声刘、关、张”,在中国相声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1952年,南京市曲艺团(队)暂时解散,等待重组,“刘关张”等演员断了收入来源,被迫到上海闯码头。在上海文化局支持下,他们组建了“上海市北方曲艺团”,刘宝瑞任团长,张永熙任副团长。

谁料“上海市北方曲艺团”甫一演出竟大受欢迎,各茶楼、饭店等娱乐单位都多方邀请演出,报纸上也不断刊登他们演出的消息,盛况空前,一票难求。黑市“黄牛”大肆炒作,价翻10倍.。

远在北京的京的侯宝林得知张永熙等人在上海爆火的消息,立即给张永熙写信:“你们火了不管同行了?我们也到你们那儿去掺和掺和。”

不久,侯宝林带领郭启儒等一行人,就从北京赶到上海来“掺和掺和”了,整个上海滩更加沸腾,到处都在议论相声,报纸上连篇累牍“南京的张永熙,北京的侯宝林,通力合作,机会难得”云云,后来报纸上干脆就提“南张北侯通力合作”。

“南张北侯”(一说“北侯南张”)的说法从此定格,行内皆知。

——未完待续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