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相声界的四位80后文字辈,两位辈分瓷实,另外两位认可度不高

更新时间:2025-10-14 21:04  浏览量:1

相声界四位80后文字辈,两人师承清晰,两人争议不断。马六甲、马小川、谢金、裘英俊,名字并列却命运迥异。


苏文茂早年拜师常宝堃,本名登台,未用“仁”字。张寿臣原定“仁”字辈,因苏文茂声名远播,后辈渐以“文”为尊。这一代名家云集,马季、侯耀文、高英培、李伯祥皆出此门,奠定文字辈在相声史上的核心地位。


进入新世纪,文字辈早已成为历史符号。然而仍有四位80后演员位列其中。他们与前辈相隔五十余年,技艺传承是否延续?师承关系又能否经得起推敲?


马六甲生于相声世家,祖父马三立健在时亲自安排其拜入王凤山门下。王凤山与马志明同门,故马志明称马六甲为“侄儿”。这种家族内部的仪式安排,使马六甲的辈分具有双重保障:血缘与师承高度重合。


马小川亦出自马家,父为马志良,未从艺。他迟至成年后才投身相声,拜师常宝丰——宝字辈代表人物之一。尽管仪式完整,但公众对其能力存疑。一次《笑傲江湖》舞台表现粗糙,单口模仿生硬,引发广泛批评。


问题不在出身,而在呈现。观众可以接受非科班,但难以容忍低水准演出。马小川的尴尬在于:身份合法,实力不支。这使得他的文字辈头衔虽真,却缺乏支撑性权威。


谢金的情况更为复杂。他是王世臣徒孙,由李文山代拉入门。代拉制度本就敏感,需摆知、见证、公示三者齐备方可成立。而谢金的仪式仅出现在德云社商演中,无公开摆知,也见证。


侯宝林当年欲让高英培代拉侯耀文,遭拒。原因正是代拉涉及门户尊严,非权重大者不可行。李文山既非王世臣首徒,亦非门中翘楚,此举自然难服众心。谢金的师承,在德云社内有效,在行业外则存疑


更深层的问题是体制外传承的合法性边界。当传统仪式被简化为商业环节,师承是否还能承载原有的文化重量?这不是谢金个人的错,而是整个行业规则模糊的结果。


裘英俊的争议源于其师姜宝林的身份认定。姜宝林原属李洁尘门下,为文字辈。1988年马三立当众认其为徒,意图为宝字辈。若成立,则裘英俊顺延为文字辈。但此举被视为“跳门涨辈”。


跳门在旧规中极为忌讳。它打破代际秩序,动摇师承根基。即便当事人同意,旁人仍可质疑。姜宝林本人极少以宝字辈自居,业内亦多回避此话题。裘英俊因此陷入两难:有据可依,却难获公认


有趣的是,裘英俊从未强调辈分。他在舞台上专注表演,少谈门户。相比某些热衷排资论辈的同行,他的低调反而赢得尊重。技艺优先的态度,某种程度上消解了身份争议。


四位80后文字辈,折射出当代相声传承的结构性困境。马六甲代表正统延续,马小川暴露能力短板,谢金揭示体制外风险,裘英俊体现规则冲突。他们不是孤立个案,而是行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


传统师承依赖封闭系统与集体认同。如今这个系统已被市场、媒体与流量冲击。磕头与否不再决定话语权,曝光度反而更具现实影响力。但这是否意味着规矩已死?


或许真正的危机不是有人涨辈,而是没人再在乎辈分。当“我是谁的徒弟”变成营销责任承诺,传承便只剩空壳。我们该警惕的,不是个别案例,而是整体认知的坍塌。


那么问题来了:在一个连师承都可以定制的时代,相声还能守住什么?


当掌声来自弹幕而非茶馆,那些磕过的头、念过的谱、守过的礼,是否还有意义?


或者,它们本就不该被遗忘,只是等待被重新定义。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