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相声界曾经刻意打压郭德纲的言论?
更新时间:2025-10-09 23:44 浏览量:2
是否真的存在以姜昆为首的主流相声界有目的地打压郭德纲及其德云社的活动呢?
关于以姜昆先生为代表的主流相声界与郭德纲德云社之间是否存在有组织的打压,并无官方定论。公众的讨论多源于双方长期的理念差异和一些公开摩擦。郭德纲及其德云社的粉丝们在内心或不同场合的日常言论中表达出这种认知或言行,或许与以下几个突出事件和背景有关。不过,网友们需以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视角理性看待、认真分析和思考以下事件的具体内容及相关背景。小编相信,不同人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式不同,对这些事情定会得出不同结论。
一、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相声界与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在相声艺术理念上存在“雅俗之争”。
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相声界作为体制内相声的代表和权威部门,在相声核心理念的认知上,一直秉持传统相声流派理念,强调相声应追求“雅”,在搞笑基础上注重对观众和社会的教育意义,反对在相声表演中为迎合部分观众的本能需求而过度“低俗、庸俗、媚俗”。为此,2006年左右,姜昆先生按上级要求,联合多位相声艺术家以中国曲协名义在全国曲艺界发起公开的“反三俗”运动。虽运动中未点名郭德纲及德云社,但很多观众和网友,尤其是郭德纲及德云社的粉丝,认为此次“反三俗”运动主要指向之一就是当时初具规模、以“接地气”风格著称的郭德纲及其德云社。
而郭德纲及其创办主持的德云社认为,相声源于民间,是大众化的草根艺术,娱乐和搞笑是其本质功能,应更注重搞笑。他将逗乐观众作为首要任务,觉得相声若不搞笑就很可笑。他承认自己的相声有较多伦理哏和“屎尿屁”等不太高雅的内容,但认为这是相声适合普通大众的内在要求,并非主流相声界批判的“三俗”问题,而是“通俗”,目的是服务底层观众。对于“反三俗”,郭德纲未妥协,还在相声中借题发挥,间接讽刺传统相声界名人,使德云社相声风格与主流相声界背道而驰,矛盾激化。
二、主流相声界与郭德纲及其德云社有几次公开的矛盾冲突和摩擦事件。
在“雅俗之争”背景下,双方有几次引人关注的公开摩擦。
1. “取缔小剧场”风波
2008年两会期间,有消息称姜昆提案要求“取缔小剧场”。小剧场是德云社等民间团体的生存根基,此消息引发轩然大波。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弟子在博客发文,激烈批评姜昆,认为是以姜昆为首的主流相声界打压他们。事后,姜昆坚决否认,称是“以讹传讹”,还表示自己反对因“俗气”全面取缔小剧场。记者查证,姜昆提案主要是批评小剧场低俗表演,呼吁保护省一级曲艺团,并非取缔小剧场。
2. 公开的言论交锋
姜昆曾公开质疑郭德纲的“道德伦理”问题,不明白其“三俗”的相声表演风格和内容为何受广大观众和网友欢迎。
郭德纲多次在相声或社交媒体回应。比如,他在演出中暗指“北京某位知名的相声艺术家”女儿与多位导演关系不正当,观众认为是影射姜昆。他还用“从来暗箭起同行”暗示遭遇同行嫉妒与打压。
3. 综艺节目的“对台戏”
姜昆代表的主流相声界与郭德纲和德云社代表的非主流相声主体的理念碰撞延伸到综艺节目。姜昆主导的《笑礼相迎》与郭德纲主导的《相声有新人》几乎同期播出,被视为正面对决。
据报道,姜昆邀请冯巩、贾玲等知名演员助阵,但《相声有新人》的讨论度和影响力似乎更大。
三、如何看待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相声界与郭德纲和德云社为代表的非主流相声团体之间的观点冲撞和思想摩擦。
回顾这些事件,从全面、客观、公正的角度看,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1. 这是姜昆代表的传统相声理念与郭德纲代表的现实相声理念的差异。有观点认为,姜昆与郭德纲的摩擦反映了“体制内”与“体制外”、“主流”与“民间”两种相声发展模式和艺术理念的冲突。姜昆作为体制内代表,更强调相声的教育意义和规范性;郭德纲来自市场,更注重相声的娱乐性和观众喜好。他们思想和观念的差异,不代表有深刻矛盾或冲突。所谓主流相声界利用职权刻意打压郭德纲及德云社的行为并不存在。
2. 随着时间推移,姜昆为代表的主流相声界与郭德纲和德云社为代表的非主流相声界之间的矛盾正在逐步缓解。
媒体报道,随着德云社不断壮大和在商演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以及主流相声界从业人员减少、相声市场多元化呈现,双方矛盾似在缓和。有报道称,姜昆如今很少批评郭德纲及德云社的“三俗”相声,反而对当前相声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表示欣赏。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相关素材及图片均来自网络。限于素材,观点难免有失偏颇,不当之处,欢迎网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