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开唱:是天才的诞生还是蠢才的露头
更新时间:2025-10-01 18:04 浏览量:1
岳云鹏开唱:当专业的门槛为流量让道
当相声演员岳云鹏宣布要开个人演唱会时,我第一反应是错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句被奉为圭臬的话,难道在流量时代已然失效?一个以相声见长的艺人,何以敢踏入对唱功要求严苛的演唱会舞台?更令人费解的是,央视主持人杨帆、歌唱家谭晶等业内人士竟纷纷为他站台,这让我不禁疑惑:难道观众真的会为非专业的演唱买单?
带着这份疑惑,我翻找了岳云鹏演唱会的现场视频。耳听之下,他的演唱算不上不堪入耳,却也绝非值得付费聆听的水准。而网络上的评价更直接——“五音不全”“全程跑调”成了高频词,有观众直言其演出“每首歌都处理得稀碎,开口就递话筒让观众代唱”,甚至有评论痛斥这是“对中国音乐的亵渎”。即便有粉丝称赞“远超预期”,也多聚焦于舞美、互动等非演唱核心环节,鲜有人敢直言其唱功达到专业歌手水准。专业乐评人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演唱水平仅相当于普通爱好者,与专业舞台要求相去甚远。
真正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岳云鹏师傅郭德纲的回应。面对争议,郭德纲将岳云鹏与刘德华相提并论,反问“刘德华能影视歌三栖,岳云鹏怎么就得说相声跟种地?”。这番话看似在为徒弟辩护,实则暴露了对“专业”二字的漠视。刘德华能跨界成功,是凭借多年打磨的唱功、对音乐的敬畏心以及经得起检验的作品,而岳云鹏既无原创代表作,唱功又屡遭诟病,二者在专业能力上根本没有可比性。用“跨界自由”掩盖专业差距,本质上是对艺术标准的矮化。
更荒诞的是这场演唱会的市场逻辑:票价高达一千五百八十元,远超诸多实力派歌手,却能吸引不少观众买单。这并非因为演唱质量过硬,而是粉丝经济与从众心理共同催生的虚火——粉丝为“支持偶像”愿意忽略专业缺陷,普通观众为“打卡晒照”追逐热点,最终让这场充满争议的演出赚得盆满钵满。可当人气成为舞台的唯一通行证,那些数十年打磨唱功的音乐人该如何自处?当观众花高价换来“大型KTV式”的演出体验,消费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岳云鹏或许有唱歌的热爱,但热爱不该成为突破专业底线的理由;郭德纲护徒心切可以理解,但用错位的类比混淆是非只会适得其反。舞台的魅力从来根植于专业素养,而非明星光环。当相声演员的跑调演出能占据工体舞台,当高昂票价对应低劣唱功,被消解的不仅是音乐行业的专业标准,更是艺术应有的尊严。
这场演唱会的争议终会过去,但它留下的追问值得深思:当流量彻底碾压专业,我们还能期待什么样的艺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