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戏曲艺·相声创作表演班排演毕业大戏,冯巩详解“曲艺剧”创新探索
更新时间:2025-09-28 13:25 浏览量:1
“我们排曲艺剧,为什么排?排什么?怎么排?”9月27日,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2级曲艺·相声创作表演班毕业实践剧目——曲艺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发布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冯巩以一连串问题引出了这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创作。
曲艺进入大学本科,探索新的演剧形式
冯巩表示,创排曲艺剧的初衷是中央戏剧学院开设曲艺·相声创作表演专业,学院规制要求排一部大戏以检验四年所学,22级作为曲艺·相声创作表演班首届学生,教学小组两年前就开始筹备,“可以说,这是曲艺进入大学本科教学的要求,倒逼着我们要排一出戏,化压力为动力,探索出一种新的演剧形式。”冯巩介绍,曲艺剧就是演员运用说书人和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不仅能说,也要能演,“不仅‘现身说法’,也在‘说法中现身’,把戏胆、戏核、精彩的细节,用曲艺独特的方式穿起来,用第一人称贯穿,用第三人称展现。”
对于“排什么”,冯巩认为,根据刘恒同名小说改编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以张大民一家为主线,展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百态,文本厚实,兼具时代性与人民性,体现了“含泪的笑”这一艺术最高追求。“喜剧和悲剧相伴而生,就像是戏剧的双螺旋结构。人生天地间,感觉到个人的渺小,个人遭到无法抵抗的困难,这是悲剧;如果即使知道自己渺小,还要在尴尬中奋进,在夹缝中求生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喜剧。”在冯巩看来,喜剧是人民的艺术,也展现时代的风尚,“既展现大时代的昂扬和奋进,也展现小人物的无奈和真诚,这样的喜剧作品,就像小草一般,虽然普通,但是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在“怎么排”的问题上,冯巩称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演员少、经费有限,所以选择了曲艺剧的形式,因为曲艺剧具有化繁为简的力量,适合曲艺演员走基层。“曲艺就是一条线,串起一串串珍珠,串起张大民为主的情节、细节和语言。”冯巩表示,这样可以言简意赅,节省资金,但是“费演员”:“要求演员宽敞,有活,从表现效果来说,薄皮大馅,故事好,包袱足,语言精,能引人入胜。”
冯巩还特别强调,曲艺表演将“本我”和“他我”、“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实”和“写意”等相结合,是“半假真”的表演,要坚持“宁要真的假,不要假的真”“宁要复杂的简单,不要简单的复杂”“人人心中有,别人口中无”等原则,“总之,探索要符合我们的状况,更进一步地摸索前行。”
融入多种曲艺形式,突出舞台剧魅力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主任、曲艺专业负责人周泉教授作为该剧编剧介绍,作品将以张小树的视角穿针引线,采用京东大鼓、快板、山东快书、单弦、相声等多种曲艺形式,描绘张大民一家的日常生活。
导演王宏坤表示,“我们结合22级曲艺·相声创作表演本科班的特点,将话剧和曲艺有机结合,形成以写实为主,写意为辅的戏剧样态;在表演上重点把握戏剧和曲艺相结合的表演尺度,注重曲艺形式的融入;配乐音乐以传统曲艺风味浓厚的三弦儿为底色,增加地域感和时代感,传递温情。”
中戏曲协携手,推动曲艺创新发展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教授指出,曲艺纳入本科学科目录和研究生招生目录,是学院建设“话剧、戏曲、曲艺三位一体的”中国演剧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22级曲艺·相声创作表演毕业大戏选择曲艺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曲艺与话剧的一次探索,为曲艺班教学打造话剧与戏曲、曲艺融合的教学体系,也为探索民族性表演艺术风格提供了契机。”
中国曲协书记杨发航也表示,中国曲协2022年与中央戏剧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又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了“第八届曲艺高等教育峰会”。今年,22级曲艺·相声创作表演班的毕业实践剧目《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正是曲艺进入戏剧学院,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中国曲协也将和学院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促进曲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该剧计划于10月10日至14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