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协主席李伟健呼吁相声圈:匠心应胜于纷争
更新时间:2025-09-17 06:01 浏览量:1
在相声艺术的舞台上,我们常期待那些能引人深思、令人捧腹的包袱,可如今看来,比精妙包袱更稀缺的,是一份“闭嘴”的修养。这份修养,并非让人沉默寡言,而是懂得何时克制,不随意卷入无谓的纷争,专注于打磨艺术本身,李伟健便是其中的典范。
1982年,李伟健与于谦一同迈进北京曲艺团学员班,自此开启了他们的相声之路。后来,于谦投身德云社,在民间相声的浪潮中激起千层浪;李伟健则选择留在体制内,坚守另一片艺术阵地。尽管道路不同,但他们怀揣着同样炽热的目标——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在时代更迭中顽强存活、持续发光。
李伟健与搭档武宾合作的《咨询热线》,是将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的佳作。他们巧妙地把当时社会上热线电话的常见套路写进段子里,观众在欢笑之余,惊觉这就是自己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的推销场景。通过传统相声技法去描绘当下生活,让老段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既保留了相声的韵味,又贴合了时代脉搏,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有人曾问李伟健,为何不趁着流量热潮去炒作、去蹭热度?他只是淡然回应:“观众记得住好作品,记不住口水仗。”这句回答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艺术领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少人急于在流量浪潮中分得一杯羹,而李伟健却能坚守本心,把精力都投入到作品创作和艺术传承中。
担任北京曲协主席后,李伟健更是为相声发展积极奔走。他开办青年培训班,为行业培育新生力量;设立保护基金,为相声艺术的传承提供保障;还紧跟时代潮流,把相声剪成短视频,让古老的相声艺术在新平台上大放异彩,播放量过亿便是最好的证明。
尤为难得的是他对德云社的态度。他不盲目追捧,也不恶意贬低,只是默默专注于做好自己的工作,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正因如此,于谦与他偶尔同台时,台下氛围轻松融洽,观众们也能安心享受纯粹的相声艺术。在李伟健眼中,同行不是竞争对手,更不是敌人,而是在不同跑道上向着同一目标奔跑的队友,大家共同推动着相声事业的发展。
相声界从来不缺话题和热闹,缺的恰恰是像李伟健这样愿意静下心来,肯下笨功夫钻研艺术的人。只有守住相声的根,不断创新长出新芽,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心。相声演员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打磨作品、提升技艺上,少一些毫无意义的争论,用优质的作品说话,才是对相声艺术最好的尊重,也是让相声持续繁荣的正道。
读者朋友们,对此,你有着怎样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见!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