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曲协主席冯巩,终于看清他与郭德纲的差距,谁才是相声王者
更新时间:2025-09-15 18:19 浏览量:1
冯巩输了,而且输得体无完肤。
就在国庆档,深圳和乌鲁木齐这两场相声演出,活生生摆了个擂台。
一个是体制内天花板,曲协主席冯巩。
一个是草台班子出身,半辈子被骂的郭德纲。
结果呢?
仅仅一个售票窗口就立判高下!
这不是相声界的拐点,这是现实狠狠打脸:
观众不愿花钱看你演出,问题不在观众,只在你身上。
谁说相声没有鄙视链?
过去二十年,这圈子早就分了“主流”和“非主流”两大派。
一派高举“艺术”大旗,出身曲艺团、背靠电视台、官媒站台,满身荣耀。
代表人物?
冯巩,曲协主席,春晚常客,一声“我想死你们了”喊了几十年。
另一派呢?
草根起家,野路子练功,不靠编制、不靠背景,全靠一张嘴“活下去”。
代表人物?郭德纲,德云社掌门人,从被央视封杀到把票价炒上天。
就这两派,10月先后登场。
深圳,人口超2000万,是中国消费能力TOP城市;
乌鲁木齐,远在西北五环外,论人流、论消费都不在一个量级。
可你猜怎么着?
冯巩团队在深圳,只有可怜巴巴的——62人“想看”。
郭德纲团队在乌鲁木齐,硬是飙到——8237人“想看”!
差距不是一倍,是132倍。
这数据一摆上台面,没什么好解释的了。
再来看看细节。
冯巩团队深圳演出,阵容也不差:
冯巩本人坐镇,还有李志强、王彤、郭威、董建春、李丁、窦晨光、常鹏旭、金霏、晨曦……12位演员,6个节目,时长2小时。
票价从80元到680元,价格不贵,观众也不买账。
郭德纲呢?
乌鲁木齐一票难求,最高票价直冲1000元。
甚至有观众愿意跨城赶来,只为了听一场相声。
一句话:
不是票太贵,是你不值这个价。
深圳经济这么好,为什么冯巩没人看?
乌鲁木齐远得要命,为什么郭德纲场场爆满?
答案很残酷:观众的脚投了票。
这年头,别拿资历压人,别拿身份说事——
演出市场不讲辈分,只认真金白银。
为什么会这样?
简单说,冯巩们活得太安逸了,郭德纲们活得太拼命了。
冯巩背后的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是相声界的“国家队”:
侯宝林、马季、姜昆,都是这里走出来的。
讲究“立意深远”“教育意义”,反映社会、关注时代。
好听吧?
但观众根本不吃这套了。
今天的相声观众不是八十年代围着收音机的“老大爷”,
而是刷着抖音听脱口秀的年轻人。
你还在搞“传统包袱”,人家在看段子讲“老板如何PUA员工”。
冯巩和他的队伍,被时代抛下了。
反观郭德纲,一句话:他是懂观众的。
他的段子不高大上,但好笑。
他的包袱不讲大道理,但让人放松。
他不教育你,只逗你开心。
他懂得用“通俗”讲述生活,用“幽默”调和苦涩。
郭德纲说过一句特别戳人的话:
“相声的作用,不是教人做人,而是让人笑。”
这也是为什么,德云社火到今天。
——他们不只卖段子,也卖情绪价值。
——他们不只靠郭德纲,也靠一代代小徒弟“接地气”。
德云社就像一个不断翻新的厂牌,永远年轻,永远有梗。
不光是郭德纲和于谦,小岳岳、张九龄、孟鹤堂,一个个都有粉丝“后援会”。
他们的海报,不是“艺术节”,是“相声演唱会”。
他们的剧场,不是“国字号”,是“人挤人”。
相声正在被年轻人重新定义。
冯巩凉了,错在哪?
不是水平不够,是思维太旧。
他代表的曲协团队,说得好听叫“正统”,难听点就是“养老”。
身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冯巩被骂最多的就是一句话——
“在其位,不谋其政。”
相声市场一片红海,年轻观众跑去看德云社、看嘻哈包袱铺、看段子直播。
曲协还在评优、发奖、开会、搞内部培训。
不下场,不破圈,永远守着“艺术道德高地”,等年轻人自动爱上传统艺术?
做梦吧。
时代变了,观众也不是上世纪靠春晚活的人群了。
看完冯巩和郭德纲的对比,我们再把视角拉开。
如今国内还有几个相声团体在坚持?
最有钱的是德云社,赚钱能力吊打一众娱乐公司;
其次是嘻哈包袱铺,北京发家,主打年轻人市场。
他们早就放下身段,学会适应市场:
段子可以重复,但不敢糊弄观众;
巡演前提前准备新段子,哪怕排练都在路上完成;
观众定位明确,潮流相声、接地气、有文气——说给90后、大学生听的。
谁都知道,年轻人是今天演出票最舍得花钱的群体。
谁抓住他们,谁就有市场。
再看青曲社,一度“北德云,南青曲”,苗阜王声意气风发。
可短短几年,剧场从座无虚席变到门可罗雀。
演员散伙,骨干出走。
为什么?
没创新,还不肯接地气。
讲的段子是老一套,形式还是主流那套,观众不买账,演员也没盼头。
苗阜骂郭德纲“屎尿屁”,郭德纲却说:“我不跟他争,他也不容易。”
人家郭德纲不给你开分社,是体面;
不是看不起你,是怕踩你。
可你苗阜不争气啊。
明明有才、有根、有资源,却硬生生把自己做成了“孤岛”。
怨天怨地,没怨过自己作品没意思。
说白了,青曲社的衰败,就是没好作品。
他们不愿完全商业化,也不肯老老实实搞创作,最后变成四不像。
不挣钱、不好笑、不长久。
有人说:是不是观众变了?
当然变了。
今天的观众,精明、挑剔、不再盲目。
不会因为你说“我是国家队”就买票,
只会因为你真好笑,才愿意多花钱。
大家想看的,是贴着生活的段子,是替自己出气的脱口秀。
而不是坐在剧场里,听一群老艺术家教育“做人要正直、孝敬父母”。
你不搞笑,就别怪没人笑。
你不创新,就别怪没人来。
演员配不上票房,就别怪市场太冷。
说到底,一切归于一句话:
观众舍得花钱,才算成功。
观众不愿掏钱,你的荣誉、身份、履历、吹得再高都没用。
这年头,连薛之谦都要为演唱会不断加练声乐,冯巩们如果还想着靠老路子混日子,只能越来越尴尬。
一个没有好作品的相声团体,留不住观众,更留不住人心。
一边演员出走,一边票房塌房,说到底——
你不是被市场抛弃,而是你先放弃了观众。
所以,谁才是相声界的王者呢,这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