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后真相揭晓!李菁离开德云社不是为了金钱,现在才敢坦言
更新时间:2025-09-08 22:37 浏览量:1
“树挪死人挪活”,在明星圈里可真是屡见不鲜了。
当年德云社火得不得了,郭德纲风采无敌,可惜他身边最重要的“左膀右臂”竟在巅峰时期突然决定“离开”。
一转眼就过去了15年,关于李菁和何云伟当年为何脱离德云社,大家也猜来猜去不少。
有人说他们是为了钱走的,也有人觉得是因为矛盾变得更严重,可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压根不是这个。
他们一起过苦日子
在2006年左右,郭德纲和德云社的人气可真是不小,那时候相声倒是有段时间挺冷清的,几乎没人关注。
结果他带着一帮徒弟,硬是靠着嘴皮子把观众又给吸引回了小剧场。
那会儿德云社的热度可真高,很多演出都得提前好久抢票才能有着落。
不过常说嘛,一个好汉也的三个帮手,光靠他一个人,没法把这事儿全部扛下来。
他身边有不少好兄弟和徒弟帮着撑着,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于谦外,还有那两位挺重要的伙伴。
他自己都说他们“支撑了德云社的半壁江山”。
这俩人就是李菁和何云伟,一上台,台下的掌声那是响成一片,笑声也没停过。
李菁从小就被叫作“神童”,七岁那年,跟着妈妈坐公交车,没啥事儿,就开始叨叨念念。
他妈妈一听,发现儿子念的正是刘宝瑞先生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结果他把那40分钟的单口相声全都给背下来了。
他妈还特意把这段录了下来,一直留着到现在,这是不是老天爷赏口饭啦?
他十三四岁那会儿,拜了快板名家梁厚民老先生,也算是真正走上了曲艺这条路。
更不得了的是,他还是个学霸,直接从北京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在相声圈里,大学生这事儿可不常见。
要不是他在全国快板书大赛上得到一等奖,毕业那会儿也许就去做白领了,不过既然拿了奖,情况可就不一样啦。
他就干脆不考虑其他事情了,打算以后就专心说相声。
而且这个人特别随遇而安,帮着捧哏就一心一意,从不挑挑拣拣,把自己当成绿叶,却把角色捧得特别亮丽。
郭德纲曾夸他为人特别实在,总是听凭报酬不问,又不在意得失,是德云社里一位不可或缺的高手。
他自那会儿起,就不再把钱放在首位了。再说何云伟,李菁比他小几岁,台上那股“小作精”的劲儿,看着就让人忍不住乐。
不过,打听打听他的底细,就会发现他在台上和台下完全是两副模样。台下的他挺腼腆的,有时候还显得挺严肃的。
在说相声之前,他其实是个“小花匠”,毕业于园艺学校,还和同学一起搞卖花的生意。
他做人挺实在,别人一谈价格,60块钱的花就60块卖出去,根本没赚到一分钱,反而还要补贴摊位费。
这亏本的买卖搞了几回,他才知道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其实他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说相声了,也算是老天爷赏饭吃。
他和郭德纲的缘分还挺奇特,差不多一个多月每天都坐在广德楼第一排听相声,后来才通过别人介绍,才正式上了台。
郭德纲没有少表扬他,说这个徒弟是所有弟子中练功最拼的一个,这就说明他们俩都是真心喜欢相声,都是付出了不少努力的。
那会儿德云社最困难的时候,演出就靠郭德纲、张文顺老先生和李菁这三个人支撑着。
李菁一个人既能快板,又能单口、对口、群口,演出的节目几个月都不重复,可台下就那几个人,最多也就二十来个。
对他来说,那几年算得上是最宝贵的锻炼时光,每天都有机会登台亮相,让自己的表演越发娴熟、愈发成熟。
他才不是为了钱
好日子没维持多久,德云社一做大名气也跟着水涨船高,摊子越铺越大,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开始慢慢露出苗头。
大家都晓得郭德纲那会儿是真受过苦,所以他对德云社的商业化和迅速发展,态度是相当积极的。
招收徒弟,培训一番之后,赶忙安排他们登台亮相,让德云社的名声快速扩散开来,赚更多的钱。
这个办法从老板的角度讲,也没什么不好,毕竟为了活下去、搞规模,总得这么操作吧。
不过对于李菁和何云伟他们这些从小学一、对相声满怀敬意的人来说,这事儿就不想那么顺眼了。
在他们看来,相声是一门技艺,得讲究规矩,有扎实的基础,不是什么培训几个月就能上台“蒙混”观众的。
在他们眼中,这样“飞速”发展的方式,可能会损害艺术水准,搞不好就成了对观众的不负责任,也是在不尊重相声这门艺术。
他们两个都是从小苦练出来的,特别清楚扎实功底和学习的重要性,要说他们离开德云社是为了钱,那可真是搞错了,完全不是这个原因。
这其实反映了他们对艺术的看法,与郭德纲的“商业经”之间出现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主要引发的导火索,就是在2010年那场“打人事件”,德云社的徒弟李鹤彪因为郭德纲的别墅占用了绿地一事儿。
还动手打了上门采访的北京电视台记者。
那时候的热点新闻,闹得挺轰轰烈烈的,郭德纲也挺硬气的,直接在博客上帮自己徒弟打气。
这事儿简直惹了大麻烦,媒体一波接一波地报道,闹得挺热闹的。作为德云社的中坚力量,他们俩自然也都知道,心里没个底儿。
遇到这种争议,他们心里早有主意。他们是传统的艺人,事情也挺清楚的。
虽然身上带点“江湖气”,但对于规矩和底线,那肯定是有自己的一套坚持的。
其实,那次打人事件,不过是个引子,要是真的只为了钱,他们完全能自己说服自己留下来,毕竟那时候德云社风头正劲,赚的也不少。
可是他们并没有留下来,而是毅然转身走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做出了自己觉得对的决定。
确实有了底气
他们一走出德云社这对搭档也没打算歇着,没多久就开启了“星夜相声会馆”。
不光请来了梁厚民、李立山这些老艺术家坐镇,演出安排上也是真把心思用足了。
水牌提示重新挂起,专业人员到场检验,传统的手绣桌围,这些都又回到了老相声园子里的规矩和讲究中。
这样一来,观众就能更真实地感受到那种纯正的传统艺术韵味,价格也相当实惠呀。
从20块到100块,谁都能轻松承担得起。
他们更厉害的是,把相声推向了海外,去了英国、奥地利、德国,把咱们中国的幽默文化传遍了全球。
转眼间快要15年了,星夜相声会馆在他们的打理下越办越红火。
李菁呀,这位当年“德云社的大功臣”,虽然离开了老 东家,可自己的事业依旧风生水起。
他不光是在相声舞台上继续闪耀,还慢慢涉足了其它领域。
今年6月1日,他参演的院线电影《师情》全国放映,主演阵容还包括李倩、保剑锋等演员。
由此可见,他如今不再只是个说相声的,早就变成了多方面发展的艺术家,这也证明了当时他的决定完全没错。
结语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啊,真不是用钱就能搞定的。
当年他们离开德云社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挺令人难以置信的,甚至觉得他们有点“傻”。
现在才晓得,他们心里那杆秤比碗里的肉更重要,不是为了眼前的甜头,而是为了那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