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因冯巩一句话离开中国,洋人相声演员大山,如今怎样了?
更新时间:2025-09-12 16:23 浏览量:1
金发碧眼,却操着一口地道的京片,他就是姜昆的外籍弟子——大山,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洋笑星”。
然而,谁也没想到,事业巅峰时,因冯巩一句话,他直接急流勇退,甚至被质疑“捞够就走”。
这个曾风光无限的加拿大人,究竟是功成身退,还是背负骂名?他为何亲手打破“洋徒弟”的标签,如今又活成了何种模样?
大山,本名马克·亨利·罗斯韦尔,1965年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出生。而他和中国的缘分,其实早在祖辈那会儿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大山的爷爷是一名医生,在抗日战争那会儿,带着医者的责任感来到中国,救了不少在战火纷飞中受伤的百姓。
那会儿,爷爷常常跟大山说起他在中国的见闻,讲那些善良朴实的中国人,还有中国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文化。
那时的大山小小的年纪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往往听得入迷,那对中国文化的朦胧憧憬就像一粒种子,在他稚嫩的心田里悄悄萌芽。
战争结束后,祖父带着家人返回了加拿大,但这段关于东方的记忆,却深深地烙印在了家族的历史里。
1984年,19岁的的大山顺利考取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正式踏上了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深入研究的旅途。
1988年,学校搞了个中加两国互换学者的项目,大山凭着扎实的中文功底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拿到了去北京大学深造中国语言文学的名额。
而这个来中国的机会,也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经历。
1989年新年前夕,央视正在筹备元旦晚会,当时节目组想着邀请一些外国留学生加入演出,想借此展示中国的开放和包容。
就这样,大山成功登上了央视的大荧幕,而节目组为他量身打造的“许大山”这一角色,更是让他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
经过此事后,大山对相声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被相声名家丁广泉看重。后来,他正式拜在了姜昆门下。
在之后的舞台上,他与唐杰忠等老先生配合默契,创作了《名师高徒》、《金刚腿》等经典作品。“洋徒弟”这个舞台形象被牢牢固定下来,让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1998年、1999年、2009年和2011年他四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创下了外籍艺人参演次数的纪录。
时间来到90年代末,随着以德云社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崛起,传统相声的生态受到了巨大冲击,观众的审美口味也在改变。
大山并非遭遇了创作瓶颈,他意识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跨文化交流的局限性。如果一直停留在“外国人说中国话”的猎奇层面,那所谓的文化交流,永远只能是皮毛。
除了事业上难关,生活上同样困难重重,大山在中国的这段日子,爱上了中国妻子甘霖。
1993年结婚后,为了支持大山的发展,妻子主动作出了牺牲,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家庭上。
而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身为中国人的甘霖,主动带着孩子前往国外读书,这导致他们夫妻二人不得不长时间两地分居。
就这样,一边是家庭,一边是事业,大山陷入了两难当中。
就在这个迷茫的时刻,师叔冯巩的一句话点醒了他:“要想成功,就得跳出舒适圈去。”
这句话让他幡然醒悟,他意识到,自己的成功根植于“他者”的身份,要想让交流走向更深处,就必须亲手打破这个标签。
他做出了一个让外界哗然的决定:放弃相声演员的身份。一时间,“捞够就走”的质疑声四起。但没人知道,这个决定背后,是他渴望实现更深层次中西方文化对话的雄心。
离开相声舞台,对大山而言,不是事业的终点,而是一场深刻角色重塑的起点。他开始从一个被动的“文化表演者”,转型为一个主动的“文化架构师”。
他没有彻底抛弃传统艺术,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他创办了个人脱口秀节目《大山侃大山》,这个作品巧妙地将中国相声的叙事结构,与西方脱口秀的个人化表达融合在一起。
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很快获得了国际认可。2017年,《大山侃大山》登上了墨尔本国际喜剧节的舞台,这证明了他的探索在跨文化传播上是行之有效的。
即便离开了主流相声圈,他依然心系这门艺术,2019年,他还在海外春晚表演了单口相声《巧学中国话》。
他的身份也完成了从民间艺人到官方使者的跃升。2012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加拿大中国亲善大使”,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要场合,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在社交媒体上,他也频繁更新朗诵中国古诗的视频,分享自己对文化交流的思考。
事实证明,他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更是“文化解惑者”。在加拿大高校的讲座上,他为中西方朋友澄清彼此的文化误解与刻板印象,努力促进一种超越非黑即白站队思维的理性对话。
他始终在践行着自己的核心理念:促进中西文化的共存与理解。
这让他与那些仅靠语言优势博取流量的外籍网红,划清了本质的界限。
从“洋笑星”到“文化大使”,大山用他的人生轨迹证明了文化交融的深远意义。
他说:“当年说相声,是让中国人乐;现在做交流,是让世界懂中国。”
这个曾经让亿万中国观众欢笑的外国小伙,如今依然是用幽默连接中西的文化使者。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交流不在于标签,而在于将异国文化“刻进骨子里”的热爱。
希望有一天,他会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这二十多年来发生在自己身上,与中国发展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