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四上春晚,却因冯巩一句话离开中国,相声演员大山如今怎么样了?

更新时间:2025-09-10 10:22  浏览量:3

《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一个外国友人,说他“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这个人就是师从姜昆,四次上过春晚,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加拿大籍相声演员大山。

二十多年前,他曾是春晚舞台上那个让人捧腹的“洋女婿”,穿着马褂,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蓬蓬的黄头发。

给他穿啥都能穿出模特的样来。

他挺帅,也很有中国范,尤其是那一口的“京片子味”,就像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他是那个年代最红的外国曲艺演员,代表中国的传统曲艺的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精通。

就在他红遍大江南北,人们期待他能演更幽默、更有内涵,更能融入中西方文化的作品时,他却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

谁曾想冯巩的一句话,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

他才醒悟,除了讲相声逗大家乐呵,自己还有更好的方式表达对中国的爱,更有一份传承的责任。

原来,大山需要的不仅是中国的舞台声,还需要世界这个大舞台。

01

1989年元旦晚会,电视机前的观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一个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小伙,操着比胡同大爷还地道的京片子喊道:“玉兰,开门呐!我是大山!”

而且他还不怯场,对中国成语、歇后语和古诗都信手拈来,就是一个“中国通”。

很快,“大山”的名字就时常出现在电视上,人们记住了这个即使在央视主持人面前,也能对答如流的外国帅小伙。

当大家得知他是姜昆的爱徒,中文底子又这么好,机智灵活,多才多艺,更是称其“未来可期”。

大山原名马克·亨利·罗斯韦尔,名字有点长,入乡随俗,就起了一个很接地气的中文名字“大山”。

1988年,他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继续深造。

其实他本来有过一个中文名字,叫作路士伟,是根据英文名改的。

他很迷恋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能说会道,中文耍起嘴皮子也很溜。

在机缘巧合下,他就带着试一试的心态,被推荐上了1989年央视元旦晚会。

在舞台上,他小试牛刀,演了一个自带喜感,会讲中文的外国帅小伙。

小品《夜归》中,他扮演的“许大山”机灵古怪,一站在舞台上就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憨态可掬的洋脸配着“得嘞您内”的京腔,一下子戳中了观众的笑点。

后来,他就正式改名为大山。

他也曾解释说,“许大山”名字源自北大食堂的一位同名同姓的厨师。

这次亮相后,他迷上了相声,在机缘巧合下,他又拜姜昆为师学习相声。

1989年冬,大山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位外籍相声演员。

从此,他在中国就开始星途无限。

02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这个加拿大帅小伙已经从北大毕业,并在中国安家立业。

他对曲艺的痴迷一点未改,一边做着学者,一边向姜昆学习这门中国传统艺术。

他很幸运,登上了199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为他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之一。

他与潘长江、黑妹搭档表演的小品《一张邮票》大获成功。

一夜之间,这个加拿大小伙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

大山一共四次登上春晚舞台,这个纪录至今未被其他外籍艺人打破。

面对大家的喜爱,他很清醒。

他这样评价几次在春晚舞台上的表现:

“除了《一张邮票》和马东一起演鼻子那个还有点意思,其他两次上春晚演的节目,真的是我自己都觉得没法儿看。”

他认为自己不是靠春晚出的名,而是出了名以后上的春晚。

言外之意,上了春晚以后,他的相声事业就达到了顶峰。

名利双收后,他开始迷茫了。

大山在相声界的成就,离不开师父姜昆的苦心栽培,但是他们都改变和阻挡不了中国传统相声的落寞。

随着德云社等新派相声的崛起,观众口味发生了变化,就连小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大山的优势是“外国人说中国话”,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传统相声演员都深陷泥潭,更何况他这么一个外国人。

但这层猎奇滤镜,反而成了他的天花板。

他想改变,想有所突破,却不知何去何从。

一次,他见到师叔冯巩。冯巩拍着他的肩膀说:“想走得远,得跳出舒服窝。”

言外之意,他得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另辟蹊径,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点破了大山的困局。他突然明白——光靠“洋徒弟”标签逗乐,不算真正的文化交流。

师傅姜昆也送了他一副字画,写着“乐在其外”。

就是告诉徒儿,无论做什么,都要跳出这个圈去思考。

未来的路,还很长,凡事说相声绝对不是终点。

03

2000年后,大山做了一个让舆论炸锅的决定,那就是逐渐淡出相声表演。

那时,有人说他“红够了就跑”,还有人说他做了什么违规的事。

只是没有人注意,他换了舞台,也换了一个身份。

他转身进了一个更难的战场,专门做中西文化交流。

2013年,大山选择离开中国,返回加拿大一段时间。

这个决定背后,有对事业发展的思考,也有家庭因素的考量。

大山不仅在中国成就了事业,还真的成了一名“洋女婿”,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

他娶了一位中国新娘,婚姻幸福美满。为了保护家庭隐私,大山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家人。

那段时间,他在中加两国之间奔波,家人是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回到加拿大后,但他并没有停止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努力。

他创办了一个《大山侃大山》的节目,将相声的“说学逗唱”和西方脱口秀融合在一起,在海外给中国文化打广告。

他的形象健康智慧,语言幽默风趣,让当地更多的加拿大人喜欢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等到时机成熟,大山将中国的单口相声和西方的 stand-up comedy(脱口秀)相结合,打造出了《大山侃大山》个人喜剧专场。

2022年他又推出《大山笑友汇》,这是一场将近两小时、涵盖中文表演多类型的节目。

他的表演不仅在中国受到欢迎,也在北美多个城市进行了专场演出。

对于这种转变,大山自豪地说:“当年说相声,是让中国人乐;现在做交流,是让世界懂中国。”

他现在做的事情并不主流,不在媒体关注的那些热点上凑热闹,也不跟别人争。

他说只是想实现自己的个人专场,把西方stand-up comedy和中国的单口喜剧结合在一起。

这也是一种传承与创新,只有爱中国,懂中国的外国人才做得到。

04

由于在中加文化交流方面的杰出贡献,大山获得了许多荣誉。

2006年,大山荣获“加拿大勋章”。

2008年,大山出任加拿大奥委会特使。

2010年,大山被加拿大任命为上海世博会加拿大总代表。

2012年,加拿大总理哈珀正式任命大山为“加中亲善大使”。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大山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多年来促进中加友谊的认可。

在他之后,央视春晚舞台上还出现过其他外国面孔。

如加拿大籍演员马克·亨利、美国籍歌手唐伯虎、捷克籍演员杰克等,他们都曾为观众带来欢乐,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架起桥梁。

如今的大山已经年近六十,但他对中国的热爱从未减退。

镜头前,他依旧神采奕奕,幽默风趣,中国话说得更地道了。

网友调侃说,”玉兰,开门呐!我是大山!,还是那个味!”

只不过,胡子花白的大山,除了钟情于相声和脱口秀,还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此,他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开始用中英文讲解古诗词。

虽然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英俊的“洋小伙”,但他那份从中国相声舞台上熏陶出来的幽默感依然存在。

从“洋笑星”到“文化大使”,大山用他的人生轨迹证明了文化交融的深远意义。

他说:“当年说相声,是让中国人乐;现在做交流,是让世界懂中国。”

这个曾经让亿万中国观众欢笑的外国小伙,如今依然是用幽默连接中西的文化使者。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交流不在于标签,而在于将异国文化“刻进骨子里”的热爱。

希望有一天,他会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这二十多年来发生在自己身上,与中国发展有关的故事。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