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德云社郑好揭秘,当初一定要走的那些人,原来是怕牵连
更新时间:2025-09-06 10:25 浏览量:2
在德云社的发展历程中,2010 年前后何云伟、曹云金的集体出走,始终是粉丝与行业内热议的话题。多年来,关于两人离开的原因众说纷纭,却始终缺乏来自德云社内部的详细解读。2025 年 9 月 10 日晚,德云社演员郑好开启个人直播,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首次公开谈及这一 “多年无人提及的内幕”,不仅还原了何云伟、曹云金当年出走的关键背景,还解读了两人如今为何纷纷改口承认郭德纲 “师父身份” 的深层原因,引发全网对德云社过往与现状的热烈讨论。
一、直播互动引旧题:弹幕提及 “出走徒弟后悔”,郑好揭开内幕
郑好的这场直播原本以 “闲聊相声行业趣事” 为主题,开播不到半小时,弹幕中便有大量观众提及 “当年离开德云社的几个徒弟是不是后悔了”。起初,郑好并未直接回应,只是笑着表示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但随着类似弹幕越来越多,他最终决定 “跟大家好好说说当年的情况”,称 “有些事藏了这么多年,也该让大家知道真相了”。
直播画面中,郑好身着深色中式长衫,坐在铺着深色桌布的书桌前,桌上摆放着一把折扇和一个青瓷茶杯。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语气平静地开口:“首先得说,当年何云伟、曹云金他们走,不是一时冲动,背后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背景。2008 年之前,相声圈里就有不少同行说‘德云社火不过 3 个月’,为啥?因为相声这一百多年历史里,就没出现过像德云社这样的团体 —— 不靠体制内资源,纯靠小剧场演出和市场运作,就能火遍全国。”
他进一步解释,当时的相声行业仍以 “体制内院团” 为主导,德云社的崛起打破了传统格局,让不少同行感到 “危机感”。“那些同行觉得德云社抢了他们的饭碗,所以到处散播负面言论,说德云社‘不正规’‘低俗’,甚至联合起来抵制德云社的演出。” 郑好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说道,“真正的转折点是德云社‘8 月风波’(2010 年 8 月,德云社遭遇弟子退社、媒体负面报道、演出停摆等多重危机),当时不少同行都在幸灾乐祸,觉得‘德云社这次肯定完了’。”
在郑好看来,正是这种 “德云社即将倒闭” 的舆论氛围,让何云伟、曹云金动了离开的念头。“当时有人跟他们说,‘郭德纲那种针锋相对、不怕得罪人的性格,早晚把德云社带垮,你们跟着他,不如提前跳槽,还能站到‘主流’那边’。” 郑好透露,当时何云伟、曹云金是德云社最火的两位徒弟,郭德纲对他们极为看重,不仅给他们安排最多的商演机会,还亲自指导他们打磨作品,甚至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 “这两个徒弟是德云社的未来”。
然而,“8 月风波” 爆发后,曹云金率先提出离开,何云伟则在风波发生后的第二天也宣布退出,两人都选择加入所谓的 “主流相声” 阵营,与郭德纲彻底划清界限。“当时他们走得很决绝,何云伟甚至说自己是‘海清’(相声行业中,未正式拜师或与师父断绝关系的人被称为‘海清’),没有师父;曹云金更是在公开场合多次批评德云社,说自己‘早就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郑好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感慨,“谁也没想到,郭德纲硬是扛过来了,德云社不仅没倒,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
二、当年出走的 “底气”:站队 “主流” 获资源,曹云金三年内三登春晚
郑好在直播中详细还原了何云伟、曹云金当年离开德云社后的发展轨迹,指出两人当时的 “底气” 主要来自 “站队主流相声圈获得的资源支持”。“当时的‘主流相声圈’掌握着不少优质资源,比如春晚、各大卫视综艺、官方演出等,何云伟、曹云金加入后,确实得到了不少机会。”
其中,曹云金的发展最为 “亮眼”。“曹云金离开德云社的时候才 20 多岁,却在短短三年内三次登上春晚舞台,这在相声行业里是很少见的。” 郑好直言,曹云金确实有相声天赋,基本功扎实,台风也很有个人特色,但 “单靠能力,很难在这么年轻的时候连续上春晚”。他以后来金菲、陈曦登上春晚为例,“金菲、陈曦的相声水平不错,但如果没有‘主流’阵营的推荐,也很难拿到春晚的入场券。曹云金当时能上春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站对了队’,得到了官方资源的倾斜。”
何云伟离开德云社后,也获得了不少官方演出机会,比如参与各地的 “送欢笑下基层” 活动、录制央视戏曲频道的相声节目等。“当时他们俩都觉得自己选对了路,觉得离开德云社是‘正确的选择’,甚至在采访中暗示‘德云社的模式没有未来’。” 郑好回忆,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何云伟在一次演出后表示 “现在终于能安心说‘正经相声’了,不用再搞那些低俗的东西”,这番话当时还引发了德云社粉丝的强烈不满。
郑好还透露,当时除了何云伟、曹云金,还有闫宗海(艺名闫云达)等几位徒弟也选择离开,他们大多是抱着 “德云社即将倒闭,不如提前另寻出路” 的想法。“这些人当时都觉得,自己在德云社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名气,离开后凭借个人能力也能发展得很好,甚至能比在德云社时更火。”
三、德云社的 “逆袭”:郭德纲扛过危机,岳云鹏从 “扫地僧” 变身顶流
与何云伟、曹云金等人的 “信心满满” 形成对比的是,德云社在 “8 月风波” 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 演出被停摆、合作商解约、媒体负面报道不断,甚至有传言称 “德云社即将解散”。但郭德纲并没有被困境打倒,而是迅速调整策略,一方面积极应对舆论危机,澄清不实报道;另一方面开始着力培养新人,为德云社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当时德云社最缺的就是能扛大梁的演员,郭德纲就把目光放在了岳云鹏身上。” 郑好提到,岳云鹏当时在德云社的地位非常 “不起眼”,“他刚进德云社的时候,因为基础差,经常被师兄弟嘲笑,只能做些扫地、端茶倒水的杂活,谁都没觉得他能成气候,包括曹云金他们,当时也没把岳云鹏放在眼里。”
但郭德纲却看中了岳云鹏的 “踏实和努力”。“郭德纲亲自教岳云鹏背贯口、练唱腔,还给他安排小剧场演出的机会,哪怕一开始观众不买账,郭德纲也坚持让他上台。” 郑好透露,岳云鹏当时每天都要练习十几个小时,不仅要打磨相声技巧,还要学习舞台表现力,“有一次岳云鹏因为紧张在台上忘词,下来后哭了很久,郭德纲安慰他说‘没事,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下次做好就行’。”
在郭德纲的悉心培养下,岳云鹏逐渐崭露头角。他的相声风格接地气,擅长用幽默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小事,很快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2014 年,岳云鹏首次登上春晚舞台,凭借相声《扰民了你》获得广泛关注;此后,他又多次登上春晚,还参演了多部电影、综艺,成为德云社新一代的 “顶流” 艺人。“岳云鹏的成功,不仅证明了郭德纲的眼光,也让德云社彻底走出了‘8 月风波’的阴影,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 郑好感慨道,“后来郭德纲在一次采访中说‘不退出,也能上春晚’,这句话虽然没点名,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对当年离开的那些徒弟最好的回应。”
除了岳云鹏,德云社还陆续捧红了张云雷、郭麒麟、孟鹤堂、周九良等一批年轻演员,形成了 “百花齐放” 的局面。“现在德云社的商演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开专场,还经常去海外演出,门票每次都是一开售就被抢空。” 郑好举例说,2024 年德云社在美国纽约的专场演出,门票在开票后 3 分钟内就全部售罄,甚至有海外粉丝从加拿大、英国专程赶到纽约看演出,“这种热度,是当年那些离开的人没想到的。”
四、离开者的 “现状”:线下演出遇冷,曹云金 300 元票价卖不完
与德云社的 “蒸蒸日上”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离开的何云伟、曹云金等人,如今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郑好在直播中毫不避讳地提及了他们的现状,称 “有些事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看到,平台的重要性,只有失去了才知道”。
曹云金近年来凭借直播重新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直播带货、参与综艺等活动让他赚了不少钱,但在相声主业上却 “后继乏力”。“曹云金去年尝试开线下专场演出,最高票价定在 300 元,结果每场都卖不完,有的场次甚至只卖出了不到一半的票,最后算下来,开了一年专场还赔了不少钱。” 郑好分析,曹云金之所以在直播中能火,是因为他擅长制造话题、吸引流量,但线下相声演出更考验 “真功夫”,“观众去剧场听相声,是想看到专业的表演,而不是听他聊八卦、讲段子,曹云金在这方面的打磨越来越少,自然吸引不了观众。”
更尴尬的是,曹云金现在很少在公开场合说相声,“他的直播内容大多是闲聊、带货,偶尔说几段相声,也都是以前的老作品,没有新东西。” 郑好透露,曹云金曾试图在小剧场演出,但 “找他合作的剧场很少,因为担心票房不好”。
何云伟的处境则更显落魄。“他现在也开直播,但直播间里的骂声比互动还多,很多观众都是冲着‘骂他’去的。” 郑好提到,何云伟近年来很少有新的相声作品,只能靠参加一些小型商演维持生计,“他的商演规模都很小,大多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小剧场,观众寥寥无几。”
闫宗海离开德云社后,曾尝试自己开相声园子,但 “生意一直不好,门票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关门”。郑好还提到,这些离开的人后来也都收了徒弟,但 “没有一个徒弟能出名,更别说赚钱了”,“他们自己都没有稳定的发展平台,怎么能培养出好徒弟呢?”
在郑好看来,这些人的经历恰恰证明了 “平台的重要性”。“很多人觉得自己离开德云社也能发展得很好,觉得是自己的能力强,但实际上,是德云社这个平台把他们抬到了不属于自己的高度。” 郑好直言,“在德云社的时候,他们能得到最好的资源、最专业的指导,还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但离开后,这些都没有了,自然就很难发展下去。”
五、改口承认 “师父”:现实压力下的态度转变,曹云金何云伟先后松口
郑好直播的重点,还在于解读何云伟、曹云金近年来为何纷纷改口,承认郭德纲的 “师父身份”。“以前他们都极力否认自己是郭德纲的徒弟,现在却主动提及,这背后其实是现实压力的影响。”
最早松口的是何云伟。“大概两年前,何云伟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是否认郭德纲为师父’,他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否认,而是说‘郭德纲之前确实教过我说相声,这是事实’。” 郑好认为,何云伟的态度转变,主要是因为 “近年来发展不顺,想通过承认师父来改善形象,争取更多机会”。
曹云金则在去年的一次直播中明确表示:“郭德纲是我师父,他教了我说相声,也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辈子都承认他是我师父。” 不仅如此,曹云金还在郭德纲的一次直播中去刷礼物,“当时很多观众都看到了,曹云金刷了不少贵重礼物,还留言‘师父好’。”
对于两人的转变,郑好分析道:“一方面,他们看到德云社发展得越来越好,心里多少会有些后悔,承认师父身份,算是一种‘示好’;另一方面,他们现在的发展需要借助德云社的‘热度’,毕竟提到他们,大家最先想到的还是‘德云社前徒弟’这个身份,承认师父,能让他们获得更多关注。”
郑好还提到,相声行业非常看重 “师徒关系”,“不认师父,在行业内会被人看不起,很难获得同行的认可。何云伟、曹云金现在承认师父,也是想在行业内重新立足,争取更多合作机会。”
六、德云社的 “争议与热度”:骂声中依旧火爆,海外专场一票难求
尽管德云社近年来一直伴随着争议,网上 “骂德云社” 的声音从未间断,但这并不影响它的 “火爆程度”。郑好在直播中提到,德云社的商演门票每次都是 “秒售罄”,无论是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还是海外的纽约、伦敦、悉尼等城市,门票都供不应求。
“郭德纲现在不仅说相声,还唱戏、演话剧,他的京剧专场、话剧演出,门票也是一开售就被抢空。” 郑好举例说,2025 年郭德纲在天津的京剧专场,门票在开票后 1 分钟内就全部卖完,甚至有粉丝为了买到票,提前几天就去售票点排队,“这种热度,在整个文艺圈都是很少见的。”
郑好认为,德云社之所以能在 “骂声中” 保持火爆,主要是因为 “有真东西”。“德云社的演员基本功扎实,能拿出好的作品,而且一直在创新,无论是传统相声的改编,还是新相声的创作,都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此外,德云社还注重培养新人,“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能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这也是德云社能长久发展的关键。”
对于网上的骂声,郑好表示 “早就习惯了”。“很多人骂德云社,其实是因为眼红,看到德云社发展得好,自己又没能力竞争,只能靠骂来发泄情绪。” 他笑着说,“郭德纲常说‘有人骂你,说明你还不够强,等你强到一定程度,骂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现在看来,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直播接近尾声时,郑好再次强调:“当年的事已经过去了,不管是德云社还是离开的人,都有了各自的发展。但从这些年的经历来看,选择很重要,平台也很重要,希望大家能从这些事里明白,不要轻易放弃对自己有利的平台,更不要忘本。”
截至 9 月 11 日上午,郑好这场直播的回放已经在社交平台获得了超过 500 万次的播放量,相关话题 #郑好揭秘德云社旧闻# #何云伟曹云金为何改口# 等先后登上热搜榜。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表示 “终于知道当年的真相了,没想到背后这么复杂”,也有人感慨 “德云社能有今天的成就,真的不容易”。而何云伟、曹云金的社交账号则依旧保持沉默,没有对郑好的言论做出任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