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再起波澜,“曹云金”事件再次上演,郭德纲老脸都被丢光了
更新时间:2025-09-05 17:08 浏览量:3
一次两次是意外,那三番五次出事,德云社还能洗的干净么?
当年曹云金因为利益分配不公选择离开德云社时,就有不少粉丝为他打抱不平,如今相似的事情。居然又一次在宁云祥身上重演。
郭德纲当年对德云社创始人之一张文顺先生灵位许下的“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你外孙”的承诺,也成了笑话。
连网友都感慨,老郭这人,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宁云祥,作为张文顺先生的亲外孙,他刚进德云社就被划入“云”字科,和岳云鹏、张云雷平起平坐。
而郭德纲也确实想捧他。早年间,德云社搞过一个叫“德云四公子”的组合,把宁云祥和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张云雷、孟鹤堂、张鹤伦捆绑在一起。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典型的“三带一”模式,想用三个角儿的名气,把这位“关系户”给带出来。
可情义给的是身份,市场要的是本事。宁云祥在组合里并没能像其他三人一样迅速蹿红。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小剧场里报幕,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夜。
这种付出和他的特殊身份形成了巨大反差,更要命的是,这份辛劳换来的回报,低得让人心寒。
据宁云祥自己所说,他第一次离开德云社前,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每个月的收入大概在2300块钱。
这个数字,别说养家糊口,就连维持基本生活都捉襟见肘。所谓的“关系户”,连一份体面的收入都换不来,这碗“情义饭”,吃得实在有些心酸。
于是,在“德云四公子”成立不到一年后,他选择了第一次离开。
之后隔了8年,2021年宁云祥回到了德云社。本以为是破镜重圆,没曾想,这次回归却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加商业化、也更加冷漠的德云社。
他从青年队从头干起,甚至一度被提拔为五队队长和人力资源总监,但名字却总是在演出表的末尾徘徊。
眼看着昔日同辈的张云雷、孟鹤堂等人早已成为德云社的顶梁柱,自己却始终不温不火,这种落差感可想而知。
然而,真正把他逼上梁山的,还不是事业上的不如意,而是一个触及所有现代职场人底线的问题——社保。
在最近的公开声明里,宁云祥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多年的社保,竟然一直是自己个人缴纳的。
这个消息让外界一片哗然,德云社作为一个年收入过亿的大型文化企业,连员工最基本的五险都无法保障吗?
而且翻看德云社之前的招聘信息,白纸黑字写着“转正后按国家规定缴纳社保”。可宁云祥这位在德云社干了这么些年的“老人”,却没享受到这项最基本的员工权益。
有人猜测,德云社内部可能是将社保这类福利与演员的演出场次、劳务表现挂钩,这无疑是将本该由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转嫁成了对员工的“奖励”。
如果宁云祥所言属实,那德云社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舆论危机了。
根据相关法规,这可能导致其面临停业整顿和高额的经济处罚。郭德纲苦心经营多年的商业帝国,很可能因为这不起眼的社保问题,被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去年底的一项人事任命。
当曹鹤阳被任命为德云社的人力资源总监兼五队队长后,彻底点燃了宁云祥母亲张德燕的怒火。她公开在社交媒体上发难,言辞激烈地指责曹鹤阳,认为他抢了自己儿子的位置。
母亲的护子心切可以理解,但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德云社内部权力分配的混乱和“情分”的贬值。
宁云祥自己也早有不满。他曾在社交媒体上影射德云社内部“太监、假富二代当道”,矛头直指某些靠着背景而非实力上位的演员,比如曾陷入“假富二代”争议的秦霄贤。
这些内部的勾心斗角和资源倾斜,让宁云祥这个昔日的“太子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边缘化。
面对宁云祥的公开决裂和他父亲被指是“郭家菜”餐厅倒闭责任人的传闻,宁云祥也一并作了澄清。
他指出,父亲当时在餐厅只负责卫生和管理服务员,根本没有定价权和经营权,把经营失败的锅甩给一个打工人,显然不公平。
他重申,两次离开的根本原因都是“事多钱少”,是付出与回报的严重不对等。
面对这场公关风暴,郭德纲的回应,堪称艺术。就八个字:“感恩相遇,祝好未来。”
话说得那叫一个体面,滴水不漏,既有长辈的宽厚,又有江湖人的洒脱。可这种姿态,也恰恰回避了所有尖锐的问题。
既不说两千三的工资到底合不合理,也不解释社保为什么不给交。
这种官方辞令般的回复,非但没能平息风波,反而更让人觉得,那个曾经重情重义的郭老板,如今只剩下一副“利益至上”的虚伪面孔。
其实不论是曹云金的出走,还是宁云祥的这次撕破脸,两件事反映的其实都是德云社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潜规则”。
表面上看似温情脉脉,可背地里利益关系暗藏玄机。
而郭德纲这个掌舵人,一边强调“传统文化”,一边又在追逐商业利益,像个“商人”一样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此两面派的做法,怎能不惹人嫌。
如果德云社不思悔改,未来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而郭德纲这老脸,经此一役,怕是要彻底丢完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