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听相声《关公战秦琼》,毛主席说:找侯宝林同志来说说!
更新时间:2025-07-31 21:39 浏览量:3
毛主席与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交往,这是新中国文艺史上一段充满温度的记忆。
1949年3月27日毛泽东进入北平。
没过几天,北平市长叶剑英和市委书记彭真在东交民巷安排了一场文艺晚会,邀请毛泽东和朱德参加。
毛泽东一听有侯宝林的节目,兴致勃勃地说:“好,我去。侯宝林是个人才。”
这天晚上,32岁的侯宝林与他的老搭档郭启儒合说了相声《婚姻与迷信》。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看侯宝林演相声,他被逗笑了。“侯宝林是个语言学家。”毛泽东一边看一边赞赏道。
自1957年开始,侯宝林和他的搭档常被邀请到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处说相声。
每次握手道别,侯宝林总是精准把握时机,在毛主席欲起未起之际抢先一步上前握手,避免主席起身。
渐渐地连在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都知道毛泽东喜欢听侯宝林说相声了。有时毛泽东疲劳烦躁时,工作人员就会邀请侯宝林来说段相声,以消除毛泽东的疲劳或安稳他的情绪。
有时毛泽东兴致来时,还会主动向他的工作人员说:“找侯宝林同志来说说。”
毛泽东主席
在一次演出中,前面的节目结束后,毛主席拿起雨衣准备离开,听到报幕员说接下来的节目有侯宝林的相声,马上放雨衣说:“噢,还有侯宝林的相声,不可不看,不看遗憾啊!”
毛主席听相声有个特点,就是他很少大笑。侯宝林晚年曾透露,毛主席看相声时不笑,常常憋得脸通红。
这是因为主席担心自己的笑声会影响表演者和其他观众。
但是有一次例外。那次侯宝林在段子里念了一首七拼八凑的打油诗:“胆大包天不可欺,张飞喝断当阳桥;虽然不是好买卖,一日夫妻百日恩。”
毛主席忍俊不禁,竟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直呼“忍不住”。
毛主席最爱的侯宝林的相声当属《关公战秦琼》,他认为这段相声讽刺官僚瞎指挥鞭辟入里,感慨:“要反对不懂装懂,靠权势发号施令。”
侯宝林素描
毛主席提出相声应“促人欢乐,从反面吸取教训,鼓舞革命精神”,侯宝林受此启发,发起了“相声改进小组”,剔除传统相声中的低俗内容,融入知识性和社会批判性。
为了保持表演的新鲜感 ,侯宝林开始创作新的段子。侯宝林知道毛泽东知识渊博,学问好,所以经常逛书摊,搜集旧书,熟悉民间掌故,让毛泽东能听到一些新相声。
1956年,侯宝林在《北京文艺》上发表了几篇关于相声艺术的文章。毛主席见到侯宝林时跟他打趣道:写了很多东西,你想当相声博士啊!
毛主席接见侯宝林等曲艺届代表(左三为侯宝林)
毛主席对侯宝林的关心一直延续到晚年。
1975年,毛主席在病榻上还怅然若失地说:我好久没有见到侯宝林了。
在第四届人大召开前,毛主席还亲自提名侯宝林为人大代表。
侯宝林还被秘密请去录制了10个大段和2个小段的相声,这些录音估计是让病中的毛主席能再次听到他的相声。
侯宝林、刘宝瑞、马季在表演相声
侯宝林曾坦言为毛主席表演的两种心境:一是以艺术缓解领袖的辛劳;二是借主席的关注推动相声革新。正是主席的认同,使相声从难登大雅之堂的市井技艺升华为国民艺术。
这段交往中,领袖以胸怀托举艺术,艺术家以真诚回馈时代。
正如侯宝林所言:旧社会我们是戏子,新社会成了国家的主人。
毛主席与相声艺术大师长达二十余年的交住,始于艺术共鸣,升华于文化革新,更在特殊年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