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赚够了,名声没了,岳云鹏的下场早已注定,郭德纲真没说错
更新时间:2025-09-04 16:19 浏览量:1
岳云鹏从德云社的“逆袭草根”到顶流喜剧人,如今却陷入口碑争议:商演票价虚高、作品质量下滑、过度参加综艺消耗路人缘。有人说他“赚够了快钱,丢了初心”,而这一切似乎早在郭德纲的提醒中埋下伏笔。
今天就从岳云鹏的发展轨迹入手,聊聊他口碑滑坡的原因,以及背后折射出的艺人“保鲜”困境。
咱就是说,前几天刷到岳云鹏新综艺的片段,真是有点蚌埠住了。镜头里他还是那副憨厚的样子,插科打诨说段子,但弹幕里满屏都是“老套”“没意思”“又来消耗自己”的吐槽。
回想几年前,岳云鹏可是凭着“五环之歌”和春晚舞台火遍全国的人,走到哪儿都能收获一片笑声,怎么才短短几年,就从“国民喜剧男神”变成了“口碑预警选手”?
有人说他是“钱赚够了,懒得琢磨作品了”,也有人觉得是娱乐圈的快钱诱惑太大,把他的创作灵感给磨没了。但仔细想想,岳云鹏的这条路,其实从一开始就藏着“隐患”,而郭德纲早就点破过。
当年岳云鹏刚火的时候,郭德纲就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艺人拼到最后,拼的不是流量,是作品。要是哪天你没新东西了,观众转身就走,没人会记得你曾经多火。”现在回头看,这话简直像开了上帝视角。
要聊岳云鹏,绕不开他在德云社的“逆袭史”。这事儿估计很多人都听过:当年14岁的岳云鹏揣着几百块钱来北京打工,端盘子、刷碗、看厕所啥都干过,后来误打误撞进了德云社,成了郭德纲的徒弟。
一开始他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上台表演还被观众轰下来过,哭着跟郭德纲说想放弃,郭德纲就一句话:“你要是走了,以后就只能回去端盘子,想清楚。”
不得不说,岳云鹏能熬出来,一半靠韧性,一半真得靠运气。德云社那几年正是缺人的时候,曹云金、何云伟等人出走后,郭德纲急需培养新的“台柱子”,岳云鹏的憨厚形象和“草根感”正好填补了空白。
加上他肯下苦功,背贯口、练基本功到凌晨,慢慢也有了自己的风格。不是那种靠耍贫嘴的“油滑”,而是带着点“自嘲”的接地气,比如拿自己的长相开玩笑,说自己“脸大像烙饼”,这种反差感特别讨喜。
真正让他“一飞冲天”的是2015年的春晚,他和孙越搭档表演《我忍不了》,一句“我的天呐”成了全民口头禅。紧接着《煎饼侠》里的“五环之歌”爆火,大街小巷都在唱,岳云鹏直接从“相声演员”变成了“顶流艺人”。
商演报价翻倍,综艺邀约堆成山,影视资源也找上门来,短短两年时间,他就从一个连房租都发愁的穷小子,变成了年收入过亿的明星。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2018年之后,他几乎没出过新的相声作品,商演上翻来覆去还是那几段老段子,观众听腻了,吐槽声自然就来了。
有次他在天津商演,台下有人喊“换个新的”,他尴尬地笑了笑说:“新段子还在琢磨,您多担待。”可这“琢磨”,一琢磨就是好几年。
反观郭德纲另一个徒弟郭麒麟,虽然也拍综艺、演影视剧,但没放弃相声本行,每年都会和阎鹤祥搭档出几段新作品,哪怕忙到飞起,也会抽时间和团队打磨剧本。
郭麒麟曾在采访里说:“我爸跟我说,综艺是‘快餐’,能解饿但没营养,相声才是‘正餐’,要是正餐吃不上,迟早得饿肚子。”这话放在岳云鹏身上,简直是精准预判。
岳云鹏到底有多爱跑综艺?看看他的行程表就知道了:2023年一年,他常驻的综艺就有5档,飞行嘉宾的综艺加起来快20档,平均每个月都有两三个综艺在播。
从美食综艺到竞技综艺,从亲子综艺到推理综艺,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型,网友调侃他“除了生孩子的综艺没上,剩下的全来了”。
按理说,艺人参加综艺赚快钱无可厚非,但岳云鹏的问题在于“敷衍”。在某档美食综艺里,他全程没什么参与感,要么坐着发呆,要么跟着别人附和,连尝菜都只是象征性地抿一口,弹幕里全是“拿了钱就划水”的吐槽;
更让人无奈的是,他在综艺里的“人设”也越来越单一。不管什么节目,都是那套“憨厚卖傻”的套路:要么说自己“笨,学不会”,要么拿体重、长相自嘲,一开始观众觉得可爱,看多了就觉得“刻意”。
有一次他在节目里说“我没什么文化,只会说相声”,结果被网友扒出他早就赚够了钱,却连基本的节目流程都不提前熟悉,这哪是“憨厚”,分明是“不敬业”。
最败好感的是商演票价的事儿。去年岳云鹏在上海的商演,最高票价卖到了3880元,最低也要880元,可内容还是老掉牙的《黄鹤楼》《汾河湾》,连个新包袱都没有。
有观众看完在网上吐槽:“3880块钱看了场十年前的段子,感觉像被割了韭菜。”更绝的是,有黄牛爆料,岳云鹏团队为了“造热度”,故意把票留给黄牛炒作,自己坐收差价,这波操作真是把“割韭菜”写在了脸上。
其实郭德纲早就警告过他别太“贪”。有次在德云社内部会议上,郭德纲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岳云鹏,你现在综艺接得太多了,心思都散了。相声是你的根,根没了,你就什么都不是。”当时岳云鹏嘴上答应着,转头还是接了新的综艺邀约。
现在看来,不是郭德纲没说透,是他自己没听进去——毕竟综艺一天的收入,可能比说一场相声多好几倍,谁能抵得住这种诱惑呢?
反观同样从相声圈走出来的贾冰,虽然也拍电影、上综艺,但始终没放弃小品创作,每年都会在春晚或喜剧大赛上拿出新作品,口碑一直很稳。
贾冰在采访里说:“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没有用心做作品,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别想着靠人设混日子,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这话扎心,但句句在理。
岳云鹏的困境最近岳云鹏似乎也意识到了口碑问题,开始在采访里“卖惨”,说自己“压力大,创作难”,还说“想回归相声,但没时间”。可观众并不买账——你有时间拍综艺、接代言,没时间写相声?这理由也太牵强了。
其实岳云鹏的困境,本质上是娱乐圈很多“爆红艺人”的通病:靠某个契机火了之后,就急于变现,把“初心”当成了“过时的包袱”,一门心思赚快钱,等到口碑崩了才想起来“补”,可早就来不及了。
就像郭德纲说的:“相声这行,就像种地,你得天天浇水施肥,才能长出好庄稼。要是光想着收割,不想着播种,迟早得颗粒无收。”
岳云鹏不是没有机会回头。2020年疫情期间,他有大半年的时间没接综艺,当时很多人劝他趁这个机会打磨新作品,可他转头就拍了部烂片,豆瓣评分只有3.8分,口碑再跌一截。
去年德云社封箱演出,他和孙越表演了一段新相声,可里面的包袱要么是网络上抄来的,要么是老段子改的,台下观众反应平平,连郭德纲都皱了皱眉。
现在的岳云鹏,就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继续跑综艺捞金,口碑只会越来越差;回归相声重新打磨作品,又得耐住性子,放下眼前的高收入。这道选择题,其实郭德纲早就帮他划好了重点,可他自己选错了方向。
想起当年岳云鹏刚火的时候,有记者问他“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艺人”,
现在再看这句话,真是有点讽刺。不是观众变挑剔了,是他自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当年那个在小剧场里为了一个包袱练几十遍的岳云鹏,早就被“快钱”给弄丢了。
娱乐圈从来都不缺“爆红”的艺人,但能一直红下去的,永远是那些守住初心、用心做作品的人。就像郭德纲,从年轻时候在小剧场里说相声,到现在成为德云社的“定海神针”,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作品,哪怕已经功成名就,还是坚持每周说相声。
他曾说:“艺人最大的悲哀,不是不红,是红过之后,没人记得你曾有过什么作品。”
岳云鹏的“下场”,其实早就写在了他的选择里。钱赚够了是真的,但名声没了也是真的。要是现在还不醒悟,等到观众彻底失去耐心,再想挽回就真的晚了。毕竟,观众可以捧红你,也可以随时忘记你。这一点,郭德纲真没说错。
信源
澎湃新闻 2022-06-29 一个相声表演团体,怎么就变成了“失德艺人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