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义子丑闻被扒,郭麒麟三拒亲爹,真相曝光,德云社彻底玩完
更新时间:2025-09-03 18:04 浏览量:5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最近郭德纲这边可太热闹了,前脚亲儿子郭麒麟三次拒绝接班德云社,后脚“义子”刚和德云社翻完脸就被扒出丑闻。
好好的德云社,怎么突然这么多糟心事,难不成真要“彻底玩完”了?
8月26号,宁云祥突然发了篇长文,一上来就替他爹喊冤,说当年郭家菜倒闭,不是他爹的错,他爹就个大堂经理,管管迎来送往,进货定价什么的都插不上手。
接着又说自己2013年离开德云社,是因为演到半夜钱还少,付出跟回报根本不成正比,最后还说德云社不给交社保,自己这些年全是自费,还把演员认证给取消了。
他这时候跳出来,刚赶上郭德纲没完全从之前的争议里出来,这不明显想借舆论压人嘛?
宁云祥本想博波同情,结果网友一扒,底裤都快给扒没了,他的业务能力那可真没法看。
《报菜名》《八扇屏》这些基础贯口,宁云祥不是忘词就是磕巴,连最基本的流利都做不到。
还有回在小剧场学唱《贵妃醉酒》,观众听不下去直接拍桌子走人,这要是别的演员,早琢磨怎么练活了,他还觉得是公司不给机会。
更离谱的是他以前为了个演出机会,跟同行吵得差点动手,还听不进别人意见,甚至说过外公“死早了”这种没良心的话,后来还暗讽过曹鹤阳、秦霄贤。
在德云社这种靠本事吃饭的地方,业务不行还脾气大,能红才怪,总不能让观众天天看你忘词、听你说浑话吧?
就在宁云祥的黑料满天飞时,德云社那边终于有了动静,先晒了参保记录,说公司参保率能到98%,还明确了规矩:演出场次不够,就不承担社保。
这规矩又不是针对宁云祥一个人,他自己没演够场次,倒把锅甩给公司,这不就是避重就轻嘛?
宁云祥的外公是张文顺,是德云社的元老,当年没少帮郭德纲,就凭这这层关系,宁云祥直接被郭德纲收作义子,并在2009年破格进“云”字辈。
此后,郭德纲更是带他跑商演、开专场,还把他放进“德云四公子”,资源比好多人都好,结果他不珍惜,反倒觉得这些都是应得的。
仗着长辈的情分搞特殊,最后把自己名声搞臭,这真不是别人坑他,是他自己拎不清,要是他能好好练活,哪怕火不了顶流,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步田地。
除此之外,老郭这两年没少在公开场合提让郭麒麟接班的事儿,去年有场商演返场,他又扯到这话题上,结果第二天就冲上了热搜,网友吵得不可开交。
他每次提,底下评论都分成两派,有人说“子承父业天经地义”,也有人替大林子喊冤,觉得“别逼孩子了”。
面对他爹这波又一波的“接班喊话”,郭麒麟的态度倒是一直挺明确——就是不接,前两年老郭第一次提的时候,大林子直接摆手说“嫌麻烦”。
后来有回记者追着问他,什么时候接父亲的班,他笑着摇头,说“接不了,怕没时间拍戏”。
还有回上综艺,主持人绕着弯子聊接班,他直接把话题岔开,说自己现在就想好好演好每部戏。
他这劲儿哪是推托,分明是早想明白了,拍戏这条路他走得顺,没必要回去管德云社那堆杂事儿。
大林子不想接班,不光是因为拍戏忙,更重要的是他在郭家的处境,实在有点“外人”那味儿。
早年间他上综艺就说过,回父亲家总找不着自己的毛巾牙刷,后来才知道,家里根本没给他备。
有回他带朋友回家吃饭,郭汾阳直接歪着头问“你来我家干嘛”,这话一出口,气氛立马僵了。
再看郭德纲小儿子郭汾阳,打小被宠上天,上的是一年几十万学费的国际学校,穿的戴的全是奢侈品。
大林子小时候可没这待遇,演出记错台词,能被郭德纲堵在后台训三小时,家里来客人,他得端着碗蹲在楼梯角吃饭。
你说这种差距,搁谁身上能没点疙瘩,他现在在影视圈站稳了脚,凭什么回去当“没实权的少班主”?
而且德云社核心公司99%的股份都在王惠手里,老郭对外是“班主”,看着风光,可真到拍板决策,不管是演出安排还是财务收支,基本都得王惠点头,公章更是锁在她抽屉里,谁也动不了。
郭麒麟名下挂了不少公司,可跟德云社的股份半毛钱关系没有,真要接班,顶破天就是个“挂名法人”,出了事儿第一个担责,分红、决策权什么都沾不上。
这股权结构哪像个正规大公司,分明是“一家之言”——外人插不上手就算了,连亲儿子都没份,也难怪大林子不想接这烂摊子。
而且宁云祥这事儿,不是德云社第一次闹分裂了,2010年那会儿,李菁、何云伟直接撂了挑子说走就走,2016年曹云金写了六千字长文,说老郭“压榨收入”,闹得满城风雨。
当时老郭的应对就是“清理门户”,一边说师徒情义,一边划清界限,看着是把事儿压下去了,可根本问题没解决,到底怎么分利益、怎么管团队,始终没个明确规矩。
宁云祥这边刚因丑闻被骂上热搜,郭麒麟拒接班的话题又紧跟着冒头,俩事儿凑一块儿,直接把德云社架到了火上烤。
以前大家聊德云社,还会提几句相声段子,现在打开评论区,全是扒社保漏洞、骂股权不公的,连老郭早年的争议都被翻出来炒冷饭。
不少原本的路人粉也转了态度,有人说“再也不想为德云社的‘人情戏’买单”,还有人调侃“听相声不如看他们家内斗精彩”。
说实话,再硬的招牌也经不住这么折腾,负面新闻堆得跟小山似的,观众缘早晚得被败光。
外面舆论吵得凶,德云社内部也没安生,普通演员本来就憋着火,秦霄贤、郭麒麟这样的“顶流”一场商演能拿七位数,他们跑小剧场一场才几百块,差距大得离谱。
之前就有消息说青年队演员流失率不低,现在这么一折腾,估计更没人愿意踏实熬了,毕竟在哪儿不是混饭吃,没安全感还赚得少,换谁也得琢磨琢磨退路。
最要命的还是接班的窟窿,郭麒麟铁了心扎在影视圈,任老郭怎么催都不回头,“少班主”的位置就这么空着。
郭汾阳倒是被宠成了“小少爷”,可他才多大,就算以后老郭想让他接,能不能扛住德云社十几亿的摊子,真不好说。
更关键的是,德云社一直靠“人情江湖”那套管事儿,没个正规制度,股权全在王惠手里,外人插不上话,自己人又接不上茬。
以前小打小闹时,这套还行,现在公司这么大了,没靠谱的接班人,又没制度兜底,这断层一出来就成了致命的漏洞。
外面舆论反噬,内部人心浮动,接班还断了层,曾经的相声顶流,要是再不想办法改改“家族式管理”的老毛病,再没个靠谱的破局法子,怕是真要慢慢走下坡路了。
说到底,靠人情撑不起大公司,靠争议换不来长久,德云社要想稳住,还得从根儿上找问题、解决问题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