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德云社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喜欢郭德纲的三种人:背后是你不知道的心理共鸣和江湖故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2:56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知悉。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编辑 小豆包

有人把他当角儿捧,有人把他当枪使,还有人说“早就不听他了”——郭德纲这个名字,为什么总能掀起两边倒的骂战跟拥护?

郭德纲这个名字,你很难找到中间态度。不是铁粉,就是黑粉,剩下的是“懒得掺和”派。但有意思的是,哪怕很多人已经不再听他的相声,却依然愿意为他吵上几句。

这个人,早已不止是说相声的——他成了一种符号,一面照人亦照己的镜子。

最初捧红郭德纲的,是那群“懂行”的人。尤其来自天津、北京、东北的资深相声听众。

他们从小听的是马三立、侯宝林,耳朵刁,门道清。他们认得出郭德纲身上的传统功底:贯口稳、柳活好,包袱不瞎甩,尺寸拿捏得准。那会儿的郭德纲,是真靠本事一步步从小园子杀出来的。

后来,德云社越做越大。商演、综艺、电影、偶像式收徒……郭德纲不再只是一位相声演员。也就在同时,最早那批老听众悄悄离场。他们不是不喜欢了,是觉得“味儿变了”。

一段相声十分钟,五分钟在说班社多难、同行多坏、自己多委屈。是真委屈,还是套路?老听众心里明白。用郭德纲自己的话说:“德云社的发展,势必淘汰一批老观众。”这句话,像告别,也像自嘲。

窝头会馆

老观众走了,新观众汹涌而来。这一批,严格来说不是“相声听众”,是“饭圈粉丝”。他们追的不是相声,是角儿。角儿说什么都是梗,做什么都对。哪怕官媒点名“国难慰安”梗低俗不当,他们也能四处反击“这是传统幽默你不懂”。

这种维护,早已超出艺术讨论,变成情感投射和阵营对战。

还有第三种人。他们挺郭德纲,是因为觉得郭德纲“代表了自己”。郭德纲早年打造的人设,是受排挤、被打压、底层逆袭的“非著名相声演员”。这恰好戳中了很多自觉郁郁不得志的人。他们觉得,郭德纲骂得痛快、怼得犀利,替自己出了不敢出的气。

所以他们不允许谁说郭德纲不好——那等于否定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代言人。

但问题是,我们看到的郭德纲,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比如他口中“受打压”,可事实上姜昆多次公开肯定他的业务能力,只建议“去除糟粕”;他说别人“半路出家”“上春晚不行”,但别忘了,他自己也是十几岁才学艺,徒弟更多二十几岁转行来说相声。这算不算双标?

再比如“尊师重道”的形象。法院文书显示,他曾公开发文虚构杨志刚“用公款装修、与女同事同居”,虽不构成诽谤罪,但虚构事实是确实的。

教过他本事的人,他这样对待;一直扶持他的师父侯耀文下葬时,他在海南参加婚礼。这些事,很多人选择看不见。

更不用提那些被反复传播的“励志故事”。比如“李文华托孤孙越去养大象”。事实上,孙越从北京园林学校毕业,分配进动物园,是正规就业。2009年辞职,也不是突然被“召回相声界”,而是正常职业调动。

所以回过头来,我们讨论“为什么有人喜欢郭德纲”,其实是在讨论:人们是在喜欢相声?还是在喜欢对抗?是在欣赏艺术?还是需要找一个情绪的出口?

郭德纲最厉害的地方,或许不是相声说得多好,而是比谁都懂——人们想要什么,他就给什么。要传统,他给《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要反叛,他怼遍同行;要人设,他讲尽底层逆袭的苦难故事。

你很难说这一切是设计,还是时势使然。但结果就是:每个群体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部分。

如果你问我该怎么看待他?我会说:听他的相声,可以;佩服他的能耐,也没问题。可是别轻易把一个人塑造成神。他讽刺过的一切,后来有些也在他自己身上重现。他批判的套路,最终自己也用了下去。

所以,别执着于“站队”。喜欢,就多听两段;不喜欢,就换个台。江湖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消失,角儿不会因为一批人离开就不再登台。把角儿当角儿,把自己当自己——这才是清醒的听客。

场馆介绍
德云社相声大会三里屯剧场(梦回天桥剧场)是在老天桥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位于三里屯,对面雅秀市场,东邻三里屯SOHO,对外营业面积6000平米。地理位置毗邻朝外、燕莎、CBD中央商务区、使馆区,流量之大,客源...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4号
113、115、406、431、701路等公交三里屯站下即到
德云社三里屯剧场